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三年努力,她终于喊出一声“妈妈”

2009/12/3 9:23:38 来源:江南晚报 作者:汪自力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江苏孤独症儿童康复专题研究立项单位――崇安区辅读学校,了解在最新理念下,这些特殊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从学前一直训练到成年  
  昨天10点,当记者走进长庆路上这所学校时,100多位同学正在音乐声中做老师自编的广播操。他们有的做得认真,根本看不出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有的则“自说自话”,老师不把住他们的手,马上就会停止运动。
  顾丽萍校长非常熟悉地指点着患有孤独症的几位:这个不好好做操的对数字特别敏感,你问他任何一年的某日,他会立刻告诉你是星期几;这个孩子从来不和任何人交谈,一听见同学唱歌却大哭大闹……像这样的孩子,在这所学校有十几个。他们在这里,从零岁开始,直到18岁成人,通过接受各种训练,逐步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在脱离父母的庇护后,仍能适应社会,有一定的生活质量。
  孤独症是近年来才被国人认识和重视的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据说发病率在万分之1-5。目前无锡已有多家康复机构进行矫治。但开展专项研究,并从学前一直训练到成年的,却只有这一家。
  训练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复”
  朱瑞英老师介绍,该校吸取国内外各机构之长,特别从香港引进了一套先进的结构化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其实就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刻板重复”的特点,把每一项教育目标进行细致的分解。比如说,要教他们扫地,就分解成洒水、扫帚动作、簸箕动作等若干个顺序,一个个“解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些看起来“很好”的孩子,除了不爱交流,往往还有许多感知上的障碍,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同学,能辨别冷暖、咸甜,却不知干湿、苦酸。这就要通过一项项复杂的、细节的测评,一点点的去训练。康复训练分为语言、行为习惯、肢体动作、特殊才能、生活适应、感知等6个方面,由6个老师分头负责,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过敏红老师说,有了方法还得做,而做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复”。她曾经带过的一个孩子,整理重复了3年,才喊出了一声“妈妈”。而这时无论老师、家长又是多么的激动呵。还有孩子已经能够自己沿着好几条路独自骑自行车来校上学了。
  一个家庭真要有了一个孤独症患症,那种打击和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目前对付这种疾病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尽早发现,尽早参加专业的康复训练。
0% (0)
0% (10)

下一篇: 自闭男孩六楼摔下奇迹生还 上一篇: 千万次 教会自闭症儿子叫爸爸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三年努力,她终于喊出一声“妈妈”]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