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简洁模式

文摘浏览

二、新近不同的研究发现最近也有一些新的资料并不完全支持自闭症患者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缺陷的假说。首先,Mundy,Sigman和Kasari(1994)选取两组平均生理、心理年龄不...[阅读全文]
二、表征性游戏中的物品替代游戏Piaget(1962)对于表征性游戏架构最完整的模式。Piaget(1962)发现婴幼儿在感官动作期的第六期(18-24个月),已由感官动作层次的智力...[阅读全文]
表一随机教学法之范例(Hart&Risley,1982) 步骤 范 ...[阅读全文]
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一)研究模式本研究以单一受试实验设计中之跨行为多探试实验设计(杜正治,民83)来进行结构教学方案,以下依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时间与数据搜集...[阅读全文]
虽然「执行功能」的次成份种类众多,但目前对于自闭症「执行功能」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认知计划」与「认知弹性」两部分,也有一小部分研究自闭症者的「工作记忆」与...[阅读全文]
第二章 文献探讨Scheerer,Rothmann和Goldstein(1945)曾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描述一位自闭症青少年种种认知特质及行为特征。他们发现这个自闭症青少年因抽象思考能力...[阅读全文]
文献探讨一、TEACCH方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之「自闭症与沟通障碍儿童治疗与教育方案」(TheDivisionfortheTreatmentandEducationofAutistic...[阅读全文]
文献探讨一、随机教学法之定义与内涵Hart和Risley(1975,1982)将随机教学法定义为: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互动时(例如:游戏、成人与儿童的对话等),成人有系统的将沟通...[阅读全文]
二、研究问题(一)语言年龄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在自由游戏时的表现如何?和对照组相较有何差异?(二)语言年龄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在引发游戏时的表现如何?和对...[阅读全文]
二、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表现相互注意协调能力在婴幼儿发展的历程可以从表现(production)与理解(comprehension)两个角度来探讨。从相互注意协调能力表现的角度,Tr...[阅读全文]
第一章绪论探讨自闭症的成因可从不同的层面来进行研究,包括为行为的、认知的及生理的层面(Morton&Frith,1995)。对于自闭症者的行为研究,自LeoKanner(1943)发表「...[阅读全文]
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在了解语言理解年龄30~35个月的自闭症儿童,在自由游戏及引发游戏时的游戏行为,并探讨原先在自由游戏时不能表征性游戏者,是否能在引发游戏时表...[阅读全文]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家长接受随机教学法技巧的教学后,其沟通行为是否有所增进,以及随机教学法训练是否能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并改善亲子间的沟通互动情...[阅读全文]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郑州瑞曼语训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

郑州瑞曼语训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