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自闭症儿童、一般儿童及智障儿童表征性游戏能力之研究三

2008/12/8 13:02:46 来源:台湾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二、表征性游戏中的物品替代游戏
Piaget(1962)对于表征性游戏架构最完整的模式。Piaget(1962)发现婴幼儿在感官动作期的第六期(18-24 个月),已由感官动作层次的智力,变  成运用表征智力(representational intelligence)。在前一阶段(感官动作期的第五期,Piaget称之为第三级循环反应—tertiary circular reaction)时,需透过尝试错误来发现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在此时,婴幼儿已可在心里形成物体或事件的心像,先在心中运思,再去解决问题。Piaget以十六个月大女儿Lucienne为例,Lucienne为打开火柴盒,想了一下就用自己嘴巴一开一合模拟打开火柴盒的方法,接着就立刻一举成功打开了火柴盒。此时。她先在心里进行符号或表征思考,再用嘴巴模拟火柴盒,证明婴幼儿此时已可进行表征性思考。Phillips(1969)称此时的游戏可用一个字代表—symbolism(表征化)。
    Piaget(1962)将婴幼儿的表征性游戏分成几种类型:
1.TypeIA—表征基模应用在新物体上的具体心像。
2.TypeIB—模仿基模应用在新物体上的具体心像。
3.TypeIIA—简单地将一物当成另一物。
4.TypeIIB—简单地将自己当作别人或别的东西。
5.TypeIII—表征符号的连接。
   其中TypeIIA就是物品替代,最早出现在一岁九个月,Piaget(1962)举女儿Jaqueline的例子:她将一枚贝壳称之为「杯子」,并拿起它,假装喝水;第二天,又称它为帽子、船等。进行物品替代游戏时,婴幼儿已先在心里形成杯子或帽子的心像(被表征物),并将之「转换」成具体物或活动(贝壳或喝水—表征物)。此时,意义已与实体分离,婴幼儿可藉由符号自由在心里思考、转换。
Piaget(1962)阐释物品替代的过程,婴幼儿由选用形状、功能、性质等和被替代物相似之替代物,转变到可选用不相似、任意物来替代,甚至到最后,不用物品仅用言语、姿势亦可替代。替代的种类也由一次一种到一次多种。  替代的方式也由自我导向(self- oriention)(例如自己假装喝水)到他物导向(other-oriention)(例如帮娃娃喝水)。
     Ungerer等人(1981)研究18个月、22个月、26个月及34个月4个年龄层的幼儿物品替代游戏的差异,发现早期的物品替代游戏受感官动作基模及对物体之觉知所影响,但年纪越长,对物体表征化之使用越和真实物体不同,对表征的表现方式越和真实动作无关。
     Fein(1975)的研究发现,70%的24个月大的幼儿可表现单一的物品替代,但尚不能进行两种物品替代,要到30个月大,才有50%的幼儿可以进行两种以上物品之替代。Watson及Fisher(1977)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24个月大的幼儿,有75%已可表现出单一的物品替代。McLoyd(1980)研究发现4岁的幼儿已可任意替代,不必依赖立即的物理媒介。
    综上所论,物品替代游戏是表征性游戏的一种,约出现在两岁左右,24个月大的幼儿有70%~75%可单一物品替代,但每个幼儿有个别差异,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物品替代游戏发展的过程是逐渐和实体世界分离,也由一次一种物品之替代,进展到一次两种、多种物品之替代。

  • 发表跟帖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