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随机教学法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沟通行为效果之研究一

2008/12/8 13:02:36 来源:台湾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家长接受随机教学法技巧的教学后,其沟通行为是否有所增进,以及随机教学法训练是否能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并改善亲子间的沟通互动情形。本研究以一名国小一年级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活动为实验情境。
研究方法结合量性与质性两部分,在自闭症儿童之母亲的部分,采单一受试实验设计模式之跨行为多基线设计,自变项为随机教学法训练方案,依变项为自闭症儿童之母亲的随机教学法技巧(等待、鼓励、肯定句)的出现次数百分比、访谈结果,以及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亲子间沟通互动的进步情形。在自闭症儿童的部分,采质性研究之自然观察法,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以非结构式的记录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综合本研究结果如下:
一、本随机教学法训练方案对增进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沟通行为与教导技巧具有正面影响。
二、自闭症儿童具有与他人正向沟通的能力。
三、自闭症儿童家长所习得的随机教学法技能对儿童的行为具有正面影响。
四、本随机教学法之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得到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肯定。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与家长、随机教学法、沟通为行、自然观察
 
绪  论
一、研究动机
语言与沟通技能的获得与应用,是自闭症儿童能否与他人互动及适应社会的指标。和普通儿童一样,自闭症儿童大多亦是由家庭的互动中,开始学习语言与沟通的行为。倪志琳(民84)指出,家庭为儿童学习与人相处、独立自主及培养社会适应、沟通语言等多项能力的场所;父母与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儿童对其亦有深厚的感情依附,故父母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期的语言与沟通技能之教学,大多是在语言治疗室中进行,然而近年来的教学趋势,则强调语言发展的社会互动模式(social interaction model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Kaiser&Gray, 1993); 其主张为在自然情境中教学、将教学目标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及让家人参与教学计划(廖雯玲,民85);随机教学法即具有这些特性与优点,使成人在与儿童沟通互动时,能重视儿童主动性的讯息表达,并增强其沟通行为与学习动机。随着教学趋势的转变,儿童接受语言训练的模式,已由治疗室的非真实情境中,转移至自然情境中,逐渐着重其功能性,并由与儿童日常相处的人员如:父母、老师等   来进行教学。其中,父母的教学技   巧可以类化于不同的情境(Jonker     & Heim,1992; Lanigan,1994; Yeh, 1994)。Wetherby和Prizant(1992)即明确指出,自闭症儿童并非介入模式中的唯一主角,来自他人的协助与互动方式亦须获得提升;而且其行为问题的处理,应完全融入沟通介入方案中。
综合上述,儿童大多是在自然情境的家庭互动中,开始学习语言与沟通行为,自闭症儿童亦不例外,所以,父母在儿童的语言与沟通能力发展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使沟通行为的发展与学习能在家庭互动中滋长,并使儿童的生活经验成为扩展语言的利器,本研究以一位国小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藉以探讨在以家庭活动为主的自然情境中(餐厅、书房),经由家长运用随机教学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与互动,是否可改善并增进家长本身、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以及其亲子间的互动沟通情形,并经由自然观察去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惯性与优势能力,最后和家长进行访谈,以期深入了解随机教学法的影响与效果。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动机,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为探讨由自闭症儿童家长担任随机教学法之教学者,对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本身沟通行为之增进效果为何。
因此,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如下:
(一)探讨随机教学法训练方案,对增进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沟通行为与教导技巧之影响。
(二)透过自然观察,了解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之惯性与优势能力。
(三)探讨随机教学法训练方案,对增进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之影响。
(四)探讨随机教学法训练方案,对增进自闭症儿童及其母亲互动沟通行为之影响。
(五)透过单一技巧访谈与事后访谈,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对随机教学法的观点与教学成效。
三、名词诠释
兹就本研究中之重要变项及有关名词,做以下之概念性定义:
(一)自闭症儿童
本研究所称之自闭症儿童,系指经公立医院诊断为自闭症,目前就读于国小启智班一年级,具有口语能力之儿童。
(二)随机教学法( incidental teaching)
Hart和Risley(1975, 1982)将随机教学法定义为: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互动时(例如:游戏、成人与儿童的对话等),成人有系统地将沟通所必备的技巧传承给儿童。Warren和Kaiser(1986)指出了随机教学法的四个要素:1.妥善安排一个可能促进儿童主动沟通的环境;2.选择适合儿童能力、技巧与兴趣的教学内容;3.以「询问」加强回馈;4.增强儿童的沟通动机。
本研究所指称之随机教学法,是以Hart和Risley(1982)所提出的九大步骤为主轴,分别为:1.情境(Setting)、2.教学者(Teacher)、3.行动(Action)、4.开始(Initiation)、 5.确认(Verification)、6.扩展问题(Elaboration Request)、7.提示(Prompt)、8.示范(Model)、9.给予肯定并增强(Confirmation)。在单一技巧的教学部分,本研究包含三个目标行为,分别为等待行为、鼓励行为以及肯定句行为,此乃随机教学法的重要技能,亦是经由基线期的观察,所得知自闭症儿童家长所需加强的沟通行为。
(三)沟通行为( communication behavoirs)
Kaiser和Gray(1993)两位学者指出,沟通行为是一种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并非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书写、社会互动、以及认知发展等所组成的复合式技能。沟通行为的分类并无统一,本研究所称之沟通行为,系指口语与肢体动作之接受性与表达性的行为表现,在自然情境中与他人沟通互动的应用能力,并非局限于仅合乎语法结构的口语沟通技能中。
(四)自然观察(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自然观察,是非参与观察(n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一种,系指观察者毋须控制或操纵任何条件,旨在随着行为的自然发展,予以记录和研究(王文科,民86)。本研究所称之自然观察,乃是针对自闭症儿童在其家庭生活之自然情境中(餐厅、书房)的行为表现,进行非结构式/开放性的编码分析。
四、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实施,有下列几项限制:
(一)本研究之实验设计系采单一受试实验设计模式(single 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中之跨行为多基线(multiple baseline across behaviors),并采质性之自然观察法及访谈。故研究结果,仅适用于类似本研究之受试者,不适合做大样本的推论。
(二)本研究之研究情境与训练方案,系针对自闭症儿童与其家长之互动情境所设计,故结果仅限提供有类似需求受试者之参考。
(三)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自闭症儿童之家长是否因随机教学法的介入,改善其沟通行为并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进而改变亲子间的沟通互动状况,因本研究之实施时间有限,故无法长期追踪其效果。

  • 发表跟帖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