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跨越自闭症

2009/3/6 13:58:44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贾盈盈 李洁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生活在别处,是孤独症群落的生存状态。而他们的家人,正是在别样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夹缝中,应该努力搭起桥梁的人。

 

近日,应温州小银河特殊教育培训学校邀请,我国著名孤独症培训机构——青岛“以琳”的创始人方静女士,来温给患儿家长开了一堂“跨越自闭症”的公益讲座。

 

在与温州的患儿家长交流后,方静老师说,家长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学习、了解自闭症,才能更好地牵着孩子的手,接近甚至回归主流社会。

 

常见问题要对症下药

 

在讲座上,方静老师着重针对自闭儿在生活、训练中常见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是自闭儿多数存在鹦鹉学舌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为了获得自身的安全感,或者希望受到他人的关注等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教会孩子正确选择,学会说是或不是,要或不要;教会孩子说“我不会”,而成人也应改变提问的方式,以简洁的语言提问,并将孩子的关注点向正确的方面引导。

 

自闭儿还常出现哭闹、自伤、他伤等问题行为。这时,家长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首先应找出引起孩子问题行为的原因,比如他是否不想做某件事情、或者想从某件正进行的事情中解脱出来、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想要某种东西等。解决办法是利用脱敏法渐序消退,家长不要奖励问题行为,学校、家里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另一个问题是拍打、旋转、摇晃等重复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属于自闭儿的自我刺激,方静老师建议,家长要多设计消耗体力的活动让孩子去做,利用另一个行为替代自闭儿这一类行为等。

 

最后,老师在家长如何帮助自闭儿进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交朋友方面,提出建议:家长需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同龄孩子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教会孩子玩适合他的玩具、游戏;接着就是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懂得等候、合作、竞争及游戏规则等。

 

康复训练是唯一希望

 

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方静的孩子石头就曾是一名孤独症患儿。石头2岁时开始出现病症,4岁时,方静带着石头,开始系统的治疗。“发现得早,治疗手段得当。”自从发现石头有孤独症后,方静便开始不断学习,并且经常与其他家长交流。现在石头18岁,在澳门一所国际学校就读,品学兼优,已基本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石头的恢复,给了孤独症患儿家庭指引和希望——孤独症只要手段得当,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方静表示,现在科学界还无法明确自闭症产生的原因,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一旦你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特殊的孩子,你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不要心存侥幸,不能逃避责任,最重要的是,不能放弃。方静列举了一组数据:自闭症患儿在接受长期系统的训练后,约10%可以康复,回归正常社会;25%生活相对自立,只在某些方面可能需要帮助;25%能做到生活基本自理;虽然还有40%不能得到太大的改善,但一定会持续有所进步。而一旦放弃训练,也就等于放弃了孤独症患儿唯一的希望。

 

培训对自闭症患儿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市约有100多名自闭症儿童在各个专门的行为训练中心接受康复训练。

 

但现实是,接受长期系统训练的孩子只是少数,更多的患儿因为各种原因在自己封闭的世界沉溺得越来越深。“这些年,我努力普及有关自闭症的知识,希望让更多的家长真正了解自闭症,知道怎么面对、跨越自闭症,”方静说,大部分温州的患儿家长在有关自闭症的知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应该努力学习,真正地了解自闭症,真正地接纳和懂得自己的孩子,如此,才会让孩子有机会走出自己的世界,回归主流。

 

要爱心,更要知识和技巧

0% (0)
0% (10)

下一篇: 国内第一家公办孤独症学校将扩大招生 上一篇: 贵阳七中同学与孤独症儿童同乐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跨越自闭症]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