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自闭症父母的心路历程

2012/6/22 9:38:0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对于父母来说,通常在孩子接受鉴定之后,往往经过怀疑、惊愕、否认等过程之后,才会回归到接受孩子障碍的基本面,然后开始寻找资源和信息,继而选择一些疗育的课程来治疗孩子的「病症」。

  等再过一段时间后,又觉悟到这些疗育的协助似乎仍然有限,孩子还是有许多发展迟缓的现象,或是情绪行为的问题,家长才会警觉自己不得不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

  每个人都说家长是责无旁贷的,绝大多数的家长确实也愿意承担,因为都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障碍者」,至少家长都期待孩子将来能够自力更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任何丁点的进步,都能让家长窃喜不已,觉得是莫大的回馈,也更愿意积极的做下去。我总是乐见家长们能持续发挥这样的动力,为孩子创造无限的希望。

  努力不等于收获

  然而,蓦然回首,令我好生心疼的是,最努力的家长,不见得有最好的收获;当然教育不能称斤论两的比较,也不能用一概的标准要求,毕竟每个个案的起始程度、资源环境都不同。不过,这当中,家长的教养观点,常常主观的选择了教育的主要目标,也导致了孩子整个发展方向是更社会化,也更独特的。

  举例来说,目前我们所观察到的,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疗育开始,就偏重在认知方面;在养成过程中,也最强调回归主流的教育形态。虽然家长表面上都说不在意孩子的成绩,只是希望普通班的环境和同侪的影响,让孩子可以学习到应有的社会行为。

  但是事实上,家长花在陪伴孩子学习课业的精力还是最多。孩子如果智能还不错,其它的行为问题就常常被忽略掉,或者认为那些是孩子本身的障碍,例如,不理解情境,或是无法控制自己等,并要求老师和同学包容。

  如果这样的观念也影响了老师,以为孩子既然成绩不错,那么其它那些情绪和行为问题,就是自身的障碍造成的,所以也就接受了家长的说法,要求班上同学接纳。事实上,老师并没有真正用心去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这是很可惜的。

  家长的迷思

  可是,大多数的特殊孩子都是伴随学习障碍,家长只看到自己的期待,一味的逼压孩子学习,让孩子长期在压力下成长,终究会造成反弹或退化,这时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真是得不偿失。更令人扼腕的是,通常这些家长也会认为孩子能力差,所以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是理所当然的,自然更会要求班级的对待要更包容。

  可是,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孩子,长期处于团体之中,耳濡目染下,心中通常很渴求一般的同侪互动和友情的建立,而他们和人相处的拿捏尺寸,却是最困难的。如果没有适当的实时教导,一旦表现或应对不好,自然就没有什么朋友,孩子的心情郁卒可想而知。而越无法得到的,越想得到,再加上被错误的包容接纳,孩子心理上的期?

  反而升得更高;可是同学表面的接纳,并不是真心想和这些孩子交心,这样的压力,也对心智障碍孩子的发展不利。

  课业并不是教育重点

  我常说,因为我的工作,我看到了这些孩子的整个生涯状况,更确立了我对心智障碍孩子的教养观。

  孩子的教养观。

  真的!家长绝不能只褊狭在单一优势的培养,更不能把课业成就当成首要或惟一的目标。当一般的家长还抱持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或「孩子,我要你比我强」的迷思中,而造就了一堆生活能力不佳、没有什么责任感、抗压性不足的孩子时,我们难道不该有多一层的省思吗?

  亲爱的家长,你是否还执着于「导师的角色」,想要孩子依循你的期待而前进?是否为孩子选择特定的学习目标,为孩子架构你所要的资源环境?你是否真的将眼光关注在孩子的成长需求上,确实的实践人本的、永续的教育?如果可以提携孩子整体的成长,相信你和孩子将更有所获。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父母的心路历程]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