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自闭症论文 > 浏览文章

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和教育对策

2012/4/13 11:42:41 来源:南京市爱德儿童发展中心 作者:王娜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摘要】:多数的自闭症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对其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反过来有强化了其心理问题。对自闭症儿童最大限度的补偿缺陷、发展潜能、适应社会都要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其关键的一环就是加强其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并在该过程中缓解其心理问题。

  【关键词】:言语障碍 语言障碍 心理 治疗 语言教学

  0 前言

  在我国,自闭症被大家认识的时间只有十多年。根据美国教育部门的定义,自闭症意味着一种发展性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性相互作用都带来了显着影响。通常在三岁前症状已出现,广泛地影响教育成绩。自闭症的另一显着特点是他们好进行反复行为和刻板运动,抵抗环境的变化和日常生活规律的变化,并且总拘泥于一种感觉体验的反应。如果一般教育不能适应他们,孩子的教育成绩受到广泛影响的话,是因为孩子有着严重的情绪障碍。近年来,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在诊断、康复、教育训练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闭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了正常健康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是师长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在适当的教育下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坏的方向”就是听之任之甚至教育方式错误,况且自闭症儿童是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的,结果使得自闭症儿童往往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让他们周围的人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从自闭症儿童的角度来说,由于被他人排斥,患儿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由此,他们将终身成为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负担。

  1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

  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慢性疾病,影响正常脑功能,人们不能正确理解他们所见所闻所感。一般人以为自闭儿就是自我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坚持度比较高或是语言能力比较弱,但是在临床上常会看到他们一些特殊能力譬如:像机械式的操作能力、拼图或知觉的辨识能力等,还有很多自闭儿的记忆力很好。

  但是,一般自闭儿的兴趣广度都很窄,很多家长或老师觉得这应该是他们需要协助的一个地方,另外我们发现有些自闭儿的注意力很弱,很容易由于外界的干扰而分心,好像缺乏某一种过滤器来过滤掉一些干扰和“杂波”,比如说,他们在写功课的时候,如果出现任何新的刺激,他们就会一直分心,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学习能力。

  自闭儿一般会有情绪的表现比如生气、害怕或难过,甚至有些孩子会表现忌妒的情绪。对他们来说,比较基本的情绪表达可以很清楚,但比较细微的情绪比如:羡慕、骄傲、幸福的情绪就很少看到。

  在实践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自我封闭无能为力,这些家长往往表现出痛苦和绝望,因此运用正确的心理疏导法帮助这些家长和孩子是迫切需要的。为了加强对自闭症儿童的理解,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就显得尤为必要,综合前文的叙述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患儿是个孩子,虽然他(她)有自闭症,但是他(她)更是一个需要在生活上特别是语言上进行特别引导和教育的儿童。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特长,能够做好自己喜欢或愿意干的事情,在个别的例子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能力超长的自闭症儿童,因而把自闭症儿童定位为能力缺位比能力缺损更符合实际情况。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其最突出的能力缺位便是语言能力缺位。众所周知,语言能力构成人类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如果一个人缺乏了语言能力,那么他(她)的学习能力是不完整的,此人仅具有极其初步的学习能力,其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会受到极大限制,因此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核心即是提高其语言能力。

  (2)患儿的感知是混乱无序的,由此对其语言的影响尤为严重。自闭症儿童的大脑经常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往往表现为注意力很不集中,重复语言,目光鲜有对视,交流困难,行为刻板,无法正常学习等,反映到他(她)们语言上,便是语言高度重复,不愿学习新的词汇,对试图进行教育的家长和老师反感等。正因为患儿的感知混乱无序,对他(她)们的语言教学便应与正常儿童相异。师长要善于观察和总结他(她)的行为规律,读懂掌握具体患儿的动作及其表示的涵义,并尝试用患儿能接受的方式来与其展开有效交流,而患儿刻板的行为方式又为这种观察和尝试提供了可能。要能区分“他(她)不想做的”和“他(她)不能做的”。有些家长在孩子未明白什么是火车和飞机的情况下,就问孩子“火车跟汽车相比,哪一个跑得更快”这类比较抽象的问题。其实这种抽象些的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很难一下子达到的,对于他们而言,更实际的是什么是汽车,什么是火车这样比较初级的问题。要有耐心地教孩子周围的事物,纠正其自我封闭的行为特点,激发其学习语言的兴趣,再在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慢慢地培养起患儿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并反映到语言上,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具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很大挑战。

  (3)患儿是个“死板思维者”,一般会望文生义的理解别人的话。自闭症儿童对语言的理解一般只停留在表面,很难理解不同语境下具体语言后面的不同意思。据相关资料显示,通过长期的训练,自闭症患儿可以掌握相当量的词汇,从而具备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但患儿对词汇的理解是片面和有限度的,特别是患儿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捕捉具体词汇在特定交流情景下的含义,或者是缺乏灵活运用这些含义的能力。

  (4)患儿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以此需要家长和老师倾注更大的耐心和精力。通常来说,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学会模仿口音,两岁半口语形成,三岁后母语基本形成,这段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运用词汇的过程,但患儿所能掌握的词汇往往十分有限,且缺乏必要的联想和推理能力,这就决定了他们(她们)的语言学习必然是十分刻板而且艰难的,且具有相当的反复性。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爱心和耐心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5)患儿一般都表现出视觉能力优先的特征。临床研究发现,自闭症患儿一般都具有异于常人的视觉表现,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发现,患儿往往对一些物体的细微特征观察得非常敏锐,这种敏锐性往往使得正常儿童相形见拙,另外一些研究也证明了自闭症患儿具有识别复杂图形的良好能力。这说明自闭症儿童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只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自闭症患儿与正常儿童在学习特点上最大的不同之处。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更准确的理解你要指的东西或者要表达的意思,家长和老师应以图片或者动画的方式呈现给自闭症儿童。据我们的经验,在对患儿进行语言教学时,图片和动画形式比一般的语言教学手段具有更大的优势,患儿对具体形象的把握对其掌握和运用具体语汇的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2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征及分析

  由于疾病的原因,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相当一部分儿童不会腹式发音方法,具体表现为“无语言”或用“气声”说话。二、婴儿期言语现象明显,自闭症儿童言语多半是儿童初期的非交流性言语,也称自我中心言语。三、绝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严重缺乏主动地询问,交流性言语。四、声调呆板,应答简单。造成语言障碍的原因多样,语言障碍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从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整体特点来看,既存在语言障碍,又有言语障碍,语言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存在严重问题【4】。在临床上,能影响患者通过视听途径的基本言语交际过程的病态现象属言语障碍;而影响患者造句表意或理解他人言语含意等较高级过程的病态现象则为语言障碍。在语音方面,自闭症儿童有一部分较为安静,默不作声,从不使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即使是在开口的情况下也是发出表达苦恼情绪的尖叫及别人听不懂的声音;另一部分儿童或多或少出现有声语言,但是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很晚才开口说话,而且在语音因素、音节数量上都比较少。患儿语音发展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超音段音位发展异常,即那些非音质因素确定的语调、重音等,因此当患儿开口时,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只是一连串无意义的声音。语意方面,自闭症儿童的语意发展远远落后与正常儿童,他们不能利用语义关系理解语音。自闭症儿童获得的词语和句子很少与意义有关,词汇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并未能够完全整合起来,因此他们一般不能利用语义及相关逻辑关系来理解语言。

  当患儿进行语言交流时,他们的语言主要表现为两种重复行为:一、及时仿说,在听完后立即重复词语和句子,尤其是最后几个词。二、延迟仿说,也就是重复他们过去听到的词语和句子。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语法和语用方面来探究一下他们的语言特征:

  语法方面:自闭症儿童比正常儿童缓慢,但基本过程相似。据研究观察,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最终只能达到正常儿童3岁半左右的水平,其词汇量和词汇种类远低于正常儿童,句型上基本用陈述句。

  语用方面,这是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中最大的问题,语用能力与社会交往联系密切,所以是自闭症儿童根本问题所在。具体表现为:一、在交际中不会进行轮替。当患儿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其所用语言往往十分单调,甚至会用同一词汇表达实际含义差异甚大的事物,这说明患儿所掌握词汇十分有限,且会出现经常性的遗忘现象。二、在对话中主动引导话题和保持话题的能力极低。患儿一般不会自己主动创造话题,即使有创造话题的情况,那也往往是出于生理本能的驱动,比如要吃饭等等。当师长试图和患儿就某一具体话题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交流的时候,患儿往往不愿配合,而不是像正常儿童那样转移或引导话题。对患儿来说,他们更缺乏保持话题的能力,患儿不能就某一感兴趣的话题作长时期的表达和陈述,哪怕就是运用他们极为有限的表达能力来对这话题作较长时期的描述也做不到,当他们感到已无法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表达时,经常会用破坏性的交流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三、非语言的辅助交际功能缺乏。患儿不善于自如地使用非语言交际功能,对于他们来说,肢体语言等交际功能所表现出的意涵实在是太复杂了,他们不善于从这些非语言方式中来领会师长的意图,这也是他们经常会令师长有恨铁不成钢或心力交瘁感觉的原因。四、不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有效的交际。患儿理解语言的能力是严重不足的,对一般人驾轻就熟的各种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对他们来说往往没有任何区别,在大多数情况下患儿对外界的反应都是千篇一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教育失去意义。

  3 对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矫正

  自闭症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发展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极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预防和改善的。我们应该从自闭症儿童的环境入手,向患儿提供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本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理解自闭症儿童的基础上与其沟通。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操作者首先是家长,训练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家长是否对患儿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来与孤独症患儿交往,使患儿对训练者感兴趣,双方能够相互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一阶段往往是最困难的阶段。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由于教学者的不恰当引导,造成患儿拒绝配合,甚至对师长产生强烈的敌意,所以家长的爱心特别是耐心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沟通诱发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需求,培养自闭症儿童最初的交往意识,这是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沟通的意识和动机,一切都难以进行。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自闭症儿童的要求、抗议、请求和模仿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正确的解读与回答,并利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使有意义的沟通进行下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和教学:一、通过手势、姿势作为辅助手段,帮助他们理解语言;二、通过面部表情,如微笑、生气、痛苦传递情感和意愿的方式;三、在于自闭症儿童交往使用简明、扼要、清晰的语言,并注意关键词的运用;四、在重复同一件事情时,所使用的信号必须一致,前后连贯;五、训练者说话的语气、表情、姿势都是合拍、和谐的;六、抓住自闭症儿童每一次非言词性的表达来进行有声语言的学习。例如当儿童手指着一条玩具狗时,表示他想玩这个玩具,这个时候是教他语言最好的机会。同时我们应该通过恰当的情感培养和教育让自闭症儿童产生信赖感,使他愿意与你交流。

  (2)运用行为矫正法对自闭症儿童心理进行干预,提高其交往能力。行为矫正法又称行为疗法或行为治疗,是指利用学习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解决人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问题【5】。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有很多行为急需改善,因此行为治疗法对增进其心理健康的作用特别显着。我们可以采用自然教学法,在自然环境中教学并尽量安排正常儿童加入,以起到示范和强化作用,如打电话、买东西、乘车等,缓解患儿的交往障碍。这种方法的主要技术有正强化、惩罚、负强化、消退等行为矫正法,首先应通过选择,明确需建立的行为习惯,设计一套可描述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进行操作,其具体实施步骤为:一、治疗前,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基准线。被选出的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反复进行强化;二、选择有效增强物。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达到确实有效的强化与矫正目的;三、拟定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的行为,还应包括采用何种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物等。根据情况变化,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四、治疗过程中,每当学生的目标行为出现,应立即给予增强物;五、一旦学生的目标行为多次按期望的频率发生时,应当逐渐消除可见的增强物,而以社会性增强物及间歇性强化的方法,继续维持;六、周期性地对该行为作出评价和记录,作为以后实施的重要依据。这种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治疗也有特殊的效果。例如让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学会发一些简单的音节,养成多开口说话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们也曾经使用过该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针对某患儿使用该方案,当我们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解之后,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了喷水,吹口哨,吹纸条的方法,让儿童会发出“b”和“p”等送气音,然后选择儿童喜欢的玩具或者食品作为强化物,目的是通过此项练习,让儿童学会发“爸爸”和“爬”的音。在这次练习中每当孩子正确的发音出来了,就立即给予强化物,当儿童已经掌握了“爸爸”和“爬”的音的时候,就消除可见的玩具或者食物,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爸爸”和“爬”的音时,就立即给予夸奖,最后周期性地对其掌握的语音进行评价,发现患儿对“爸爸”和“爬”的音已有较好的掌握。因此行为训练对于纠正患儿的不良行为,使其学会多动口,多交流,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3)运用游戏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实施干预,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游戏治疗和学习一样,都是一种帮助儿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体验。由于自闭症患儿的特殊性,游戏目的不仅是象普通教育一样帮助儿童解决问题,更是帮助儿童成长,让患儿在成长中学会交流,最终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前所述,患儿很容易对其引导者产生不配合的情绪,而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闭症儿童本人接纳教学内容和方式和教育者,从而达到鼓励患儿表达内心情绪、鼓励患儿为自己做决定、帮助患儿学习自我控制、教导儿童用言语表达内心情绪的目的。游戏的种类很多,第一类是机能性游戏,着重于身体机能的发展,包括手足运动(跳舞、捉迷藏、跳绳)和口耳运动(唱儿歌、讲故事);第二类是体验性游戏,本质上是虚构游戏或想象性游戏,一般通过儿童的想象操作来模拟现实过程,如玩娃娃、过家家、玩电脑游戏等;第三类是获得性游戏,这是一种艺术性的游戏,可以是儿童的艺术能力得到发展,如听故事、看书、看动画、演戏等;第四类是创造性游戏,是在大人的指导下由儿童自己动手进行创造,使儿童体验创造的过程和乐趣,如工艺制作、剪纸、搭积木等。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语言的应用是其最大的障碍,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棘手的地方,如果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育的话,不但可以使儿童心情愉悦,自然产生应用语言的需要,而且能够提高儿童的积极性。我们在工作中曾创设过一个自然的情景:我们运用第一类机能性游戏中的捉迷藏,当游戏开始时,让小朋友以握手的方式互相问声“你好”,同时让儿童互相拥抱,通过这样使自闭症儿童体验温暖和亲密感,培养其主动应用语言的愿望。游戏中家长或者老师问自闭症儿童:“谁做你的伙伴?”然后我们引导自闭症儿童指着对方并且说:“他做我的伙伴。”接着我们就让儿童再次互相握手,其中一个儿童问:“准备好了吗?”另一个儿童回答:“准备好了。”接着游戏开始进行。在自闭症儿童找另一个儿童时,我们准备了一段语言:“找,找,找出我的小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这段话变成儿歌形式,让儿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来进行游戏。在游戏结束时,我们可以让儿童再次握手拥抱,并说:“合作愉快!”这段游戏进行了几次后,参与的儿童便自然产生了相互交流的意向,交流的次数也开始频繁起来。由此可见,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进行个案分析,抓住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通过游戏来调动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是一条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游戏中创设宽松愉悦的情景,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积极性,培养其语言的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4 结论

  心理治疗是一种学习情境,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可以学习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行为发生新的变化、增强自我理解。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缓和情感苦恼,或使自我感知更加完满。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封闭心理,心理治疗对于纠正其能力缺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讲,其最根本和最突出的能力缺陷即是言语和语言能力的缺陷,言语和语言能力的缺陷不但造成了患儿其他方面如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缺陷,反过来又对其心理造成了新的不良影响,进而产生进一步压力。所以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必须关注和培养患儿能够做的事,而不是那些患儿做不到的事情,必须在切实掌握患儿心理的情况下,针对患儿的心理和具体条件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来提高其言语和语言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患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从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有急于求成的思想,迫切希望在短期内教会患儿大量的知识,把特殊教育当成了普通教育,在此心理的驱动下甚至出现对患儿进行粗暴教育的个别案例。患儿本身就对周围世界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样一来是强化而不是减弱了其病情,结果导致教育的失败。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引导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成功教育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何侃.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6期,第188-200页

  【2】刘全礼.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观点[J]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2008年4期,第71-81页

  【3】刘燕、张景生.让数字化教育游戏为听障儿童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J]南京特殊教育学报,2009年4期,第54-57页

  【4】李晓庆.智障儿童言语与语言训练讲义.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内部教材

  【5】何侃等.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6】姚本先.儿童心理辅导.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和教育对策]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