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自闭症患儿渴望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2008/9/16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作者:杨雪楠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生活报1日以来关注儿童自闭症的系列报道刊登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家长们说:“我们渴望自闭症患儿能被社会理解,更盼望这些孩子能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没保障】

  精神残疾难界定政策没有倾斜

  记者了解到,儿童自闭症已经被认定为精神残疾,而且将伴随患者终身。但是在精神残疾的界定上往往困难重重。“一方面原因来自于自闭症患儿的家长,因为家长难以接受精神残疾这个说法;另一方面,在认定过程中有困难,因为有精神残疾的人不负部分刑事责任,如果没严重到一定程度,有关部门不会轻易认定为精神残疾。”自闭症患儿家长陈先生说,“更重要的是,就算认定为精神残疾了,给予的政策倾斜也只是购买镇定药物时优惠之类,极少适用于自闭症患儿。”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只有南方部分省市出台了针对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补助,补助方式多是根据家庭状况发放的现金补贴。而我省尚未出台关于自闭症儿童入学、就业的优惠政策,也没有与之相关的基金会和康复计划。

  【入学难】

  入学有助康复多数学校拒收

  “孩子康复到一定程度后,融入正常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帮助比在家里更大。”这是哈市残联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给自闭症患儿家长的建议,但是真正能走入课堂的自闭症患儿寥寥无几,因为让一所普通学校接收自闭症儿童是很难的。

  由于自闭症不可治愈,孩子到入学年龄时康复得再好,也会有刻板、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变化极敏感、情绪不可控等问题。多数小学都不愿意接收这样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目前哈市尚无针对适宜入学的自闭症患儿的学校。

  虽然没有宽松的入学环境,但是有相关资料表明,让康复得较好的自闭症患儿接触学校环境,将有助于孩子进一步康复。哈市残联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朱主任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青岛一名自闭症患者小石头已经顺利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并出国留学,而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妈妈一直坚持陪读。“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能为自闭症患儿的家长提供陪读的学校太少了。”

  【就业难】

  社会难接纳只能在家养

  据了解,我国目前对自闭症患者的就业支持还比较欠缺,自闭症患儿成年后,多数只能在家里养着,很少有单位愿意接收他们。

  记者在康复中心采访时,家长们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未来感到十分担忧:“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当家里只剩下孩子时,他们将如何生存?”家长们希望社会能给自闭症患儿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值得庆幸的是,上述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改善。记者了解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已将自闭症康复纳入重点康复内容,国家将探索建立自闭症儿童早期筛查、诊断、康复的干预体系。我省也正在研究针对成年自闭症患者的就业扶持。联合国也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旨在唤起全世界对自闭症患儿的关爱和重视。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患儿渴望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