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自闭症教战手册四十五

2008/12/8 13:01:33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实施小秘诀
1. 自闭症成员间的同构型宜相近:
学生程度、年段勿差异太大,同构型高。
2. 成员人数要控制:
在社交技巧课程当中,比较感困扰的是人数稍微多了些,自闭症儿童因为广泛性障碍又常伴随一些专注力不足,情绪控管能力较差,自闭儿人数较多可能导致班级秩序难以掌控,教学进度与原本预估也有些落差。因此,建议以自闭症儿童为主的社交技巧课程里,由两至三位老师协同教导三至五名自闭症儿童,搭配一至三名正常的儿童或其它障碍类别的学生较为合适。
3. 课程内容扎实有连贯:
课程内容不一定要变化很多,重点是要孩子学会,而非学得很多但都不扎实,且每周的上课内容最好与上周适当的衔接。除了每周的课程有连贯外,前段的课程与中后段的课程若能连贯则更佳。
4. 结构化的上课流程:
教学流程而言一开始都是对话句子的练习。中间的时间是劳作课程或分享活动。后段的时间则是以游戏为主,避免每次上课都过度变化_ÓÊe_ê-__?且无事先告知,并搭配可视化的教材。
5. 订定明确且适当的规定:
在头一次上课时,就要明确订定上课该遵守的事项,订定的标准不要一开始就设定的过高,但一当订定后就尽量要遵守,且立即明确的执行,以建立与孩子间互信的关系。
6. 清楚的亲师联系:
上课的内容最好能清楚的让家长及学校老师知道,并且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够练习我们上课所教的教材,让教学生活化,才能有较明显的成效。
教学感言
筹备社交技巧课程时,教师先依照学生的能力及年级,挑选了同构型较高的八名孩子发给[自闭症社交技巧报名通知单],请家长斟酌自由参加,结果有七名家长报名,并且愿意每周接送孩子到校参加「自闭症社交技巧课程」。对于家长们热心的报名参加社交技巧课程,除了让老师觉得很感动外,更突显了
「自闭症社交技巧课程」对于自闭症儿童有极大的重要性。在课程进行中,家长对教师的支持及期望,都令人觉得努力付出是很值得的。尤其听到家长告诉我们,孩子原本讲话畏畏缩缩,连简单的自我介绍都说不出来,现在竟然能够很大方有自信的,用着上课所教的语句,大声清楚的介绍自己,而孩子的眼神还绽放出自信快乐的光彩呢!或许这点在一般家长及老师眼中是极为平常普通的事,但在我们跟家长的眼中,却是最棒的收获,最窝心的感受喔!
模式四:资源教师协同教学模式
实施方式:小团体
实施对象:「全为自闭儿」、「自闭儿与同班同学」、「混龄」
实施老师:巡回辅导老师或资源班老师
实施时间:抽离普通班课程进行
实施目标:增进生活自理、小区适应能力。
许多自闭儿进入中年级后,能力发展开始与同侪出现差距,此时以小团体的方式提供生活自理和小区适应训练日益重要,因其攸关自闭儿成年后在日常
生活上能否尽量降低对他人的依赖,减轻父母亲年老时的负担。但这些能力在普通班中年级的课程中鲜少涉及,(例如:如何用开罐器,此类一般中年级学生皆具备的能力)或虽涉及但无法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如搭乘捷运)。以小团体教导自闭儿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教学活动是依据自闭儿的需求
感__设计」,「在练习的过程提供模仿对象」,「在需要时便于教师个别指导」的优点。
实施过程与范例
设计活动时,须先考虑自闭儿的起点行为,再逐渐增加行为目标。以「切水果吃」为例,须先考虑的因素有「是否会使用水果刀、削皮器?」「吃完水果是否能清洗用具?」,渐次将活动目标延伸为「会打果汁喝」,并和「会步行外出买水果」、「会搭一小段公交车或捷运买水果」连结,或再加入「会把打好的果汁和喜欢的同学分享」,渐次增进自闭儿不同领域的能力。或是以「能
自己准备食物」为主题,让自闭儿经由「泡泡面」、「做果酱三明治」、「煮面条拌肉酱」,练习不同食材,器具和流程,习得准备食物所需的各项能力。
实施小秘诀
在每次活动开始,最好能辅以视觉的提示(文字,图片,实物皆可),工作内容,器具的使用方式,注意事项,过程中也要时时注意自闭儿的反应,避免他们遇到挫折但不会求助而闹脾气。此外,也须事先考虑器具的摆放位置是否安全?动线是否流畅?若同时分组进行组员如何搭配?若需外出,除了说明活动流程,检查携带物品,还要先设想路途上是否有让自闭儿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如电梯,便利商店)自闭儿是否会坚持特定的路线或交通工具?是否有足够的人力处理突发状况?是否须在事前订定行为契约?万一临时无法成行,是否有替代方案?
每一次的活动结束后,最好能接着进行活动回顾,藉由口语或视觉提示,让自闭儿在印象鲜明时练习叙述或发表感想,教师也可在此时对学生的行为与以奖励或另做处理。活动告一段落后,可将活动照片,门票,学习单等集结整理,让自闭儿带回,一则提供家长与自闭儿谈话或做语言训练的题材,二则为他们的成长留下足迹。
教学感言
实施团体活动经数年,曾遭遇过一些困境,幸而藉自我反省、自我沉淀、教师间的讨论、分享、文献资料的左证,问题逐一克服;由学生的学习成果,普通班教师的肯定与支持,皆证明团体活动确实能加强自闭儿在普通班的适应能力。但自闭儿在国小普通班所呈现的诸多特殊需求与难解的行为问题,仍须辅以接纳且有弹性的生态环境,适性化的教育目标,合宜的行为改变策略,在亲师同心协力下,才能让自闭儿拥有稳定的成长与快乐的学习。
__范例一:适用低年级
活动名称 教学目标 活动步骤 教学资源
想像力活动
_ 学生能辨别铃鼓声音
_ 学生能依据铃鼓的声音做停止或跑跳的活动
_ 学生能表演老师指令
(1)老师向学生解释鼓声意义,老师拍铃鼓时,「鼓声」代表『停』,学生要像木头人一样,不能动;「铃声」代表「可以到处乱跑」。老师下指令时,请学生运用想象力,表演老师所说的指令。
(2)老师先打铃声,让学生在指定范围内跑来跑去,再拍铃鼓,拍铃鼓时,老师下指令,例如:「蝴蝶」、「毛毛虫」、「西瓜」、「快乐」、「生气」等等(配合国语领域的学习),而且学生表演出动作时,身体不能动。
铃鼓听鼓声排队
_ 学生能辨别铃鼓声音
_ 学生能数出铃鼓拍几下
_ 学生能依据铃鼓的声音做活动
_ 学生能记住鼓声的次数所代表的活动
(1)老师向学生解释鼓声意义,老师铃鼓「拍一下」代表『停』,「铃声」代表『可以在指定的范围跑来跑去』,解释完,教师与学生开始练习。
(2)「拍二下」代表『回来排队』,解释完后,教师与学生加上步骤一,开始练习。
(3)「拍三下」代表『**队形』,加上上述步骤,教师与学生练习。
铃鼓猫捉老鼠
_ 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观念
_ 培养遵守游戏规则
_ 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_ 全班数数
(1)老师先请学生将队伍排成圆形,然后,面向圆心
站好。
(2)老师由学生中找出二位秩序良好的学生,一位当猫,一位当老鼠,其它的学生手牵手,围成一个老鼠的家。
(3)老鼠肚子饿了,需要出去找食物,出去找食物时,遇见一只饿肚子的猫,猫看到老鼠,就要抓老鼠当午餐吃。
(4)老鼠一看到猫,就赶快逃命,跑累了可以回到窝里休息,当老鼠回到窝里时,全班学生数数或倒数(配合数学的进度),若全班学生数完以后,老鼠还在窝里休息,表示老鼠出局了,这一局猫咪赢了。
(5)若是在规定时间内,猫一直追不到老鼠,表示猫咪输了,老鼠赢了。
(6)一局结束后,新一局开始,老师再找二位秩序良好的学生。
范例二:适用中高年级
活动名称 教学目标 活动步骤 教学资源
认识我的外在特征
_ 能辨别外在特征的意义
_ 能说出自己的外在特征
_ 能依据所描述的外在特征,猜出这是班上那一位学生的特征
(1)老师呈现事先预备好的动物图片。
(2)请学生们说一说图片中动物的外在特征。
(3)请学生们以老师为例说出老师的外在特征。
(4)发下空白条,请学生写出自己的五项外在特征
(5)学生写完后回收,老师念出来,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谁。
(6)身障生可以用画画、口述方式,或是画一张自画像代表。
(7)教师由同学猜测的反应速度,可知个别学生受欢迎的程度,再者可知全班学生间关
系亲疏状况。
动物图片
学习单认识我的内在特质
_ 能辨别内在特质的意义
_ 能写出自己的内在特质
_ 了解自我概念的状况
_ 辨别自我概念与事实是否符合
_ 如何去面对自己的负向语辞
(1)老师呈现事先预备形容个人内在特质的图片或字卡。
(2)老师请学生说出图片或字卡的意义。
(3)老师以故事为例,请学生说出故事中角色们的内在特质。
(4)老师发下空白纸条,请学生写自己的五项内在特质。
(5)学生写完后,请学生算一算描述自己内在特征的语言中,正向的语辞有几个,负向的语辞有几个;描述自己的语辞中,正向语辞多,还是负向语辞多。
(6)向学生解释正向、负向语辞数目的意义,并且请学生想一想,这一些语辞的来源,语辞的描述是否符合自己的事实状况!
(7)教导学生如何面对这一些语言。
(8)这些描述自己的语辞其实代表自我概念,由这一些数据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自我
概念状况,再进行个别辅导。
图片或字卡优点大轰炸
_ 认识优点的意义
_ 能说出自己很棒的五官
_ 能说出自己很棒的原因
_ 能说出自己的优点
(1)老师先向学生解释优点的意义。然后向学生解释,我们的身上有一些五官,可以显
现出我们的优点。例如:我觉得我的手很棒,因为他会帮我写出很美的字,所以,字写的很美就是我的优点。
(2)老师发下学习单,学习单中画有一位学生,请学生找出自己身上三项很棒的五官,并在五官上贴贴纸。
(3)学习学习单完成后,请学生一个个上台说出自己很棒的器官是什么,并且各举出一
个实例证明。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教战手册四十五]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