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提供不同模式作为参考︰
模式一:入班协同教学模式
实施方式:班级团体
实施对象:自闭儿与同班同学
实施老师:普通老师与巡回辅导老师或资源老师
实施时间:生活领域或综合活动领域
实施目标:
1、建立学习常规,如听从指令、排队、等待。
2、培养学习基本技能,如抄黑板、拿出簿本、翻书、抄写联络簿。
3、技能的类化与应用。
4、互动的技能。
实施过程与范例
团体活动进行时,应明确、具体、和扼要的说明活动的内容与进行方式,加上老师或同学的示范,最后再安排同侪来协助引导自闭儿,便能使活动顺利而流畅的进行。
主教老师设计团体活动的课程时,内容应考虑自闭儿的需求,例如低年级的孩子最需要学习班级常规,因此,采游戏型态进行活动是引导自闭儿学习与同侪互动的适当方式。其目的在于:1、培养师生默契,2、建立上课规则与秩序,3、教导全班同学协助自闭儿,4、寓教于乐,将认知学习融入游戏活动,
5、寻找合适的小帮手。(请参见范例一)
至于中高年级,团体活动的目标在于了解自己,喜欢自己,接纳彼此的差异。资源教师依据班级的状况,及特教专业判断,来决定活动的内容和进行方式,有时单独实施,有时将活动目标融入于课程单元之中。(请参见范例二)教师在讲解活动与进行教学时,对于认字困难的自闭儿,除了实际示范,还可提供大量的图片提示,协助其了解规则。此外,明确的增强制度可以建立
常规,和增强其参与动机。活动中,对于无法久坐的自闭儿,老师可以找机会让他暂时合理的离开座位,例如帮老师拿教具、发东西给同学等等,再引导他回到团体活动中。
活动评估与心得
活动进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协助自闭儿并进行学习评估,例如在「听鼓声排队」的活动,自闭儿可能无法理解活动,经过一、二次练习后,自闭儿
若无法参与活动,老师可以请有意愿的学生协助他,或是指定学生协助他,同时,指导同学如何去帮助他。在此,我们可以评估了解这个自闭儿自己无法听
鼓声排队,透过班级同学的协助,他就可以做到,甚至,经过一阵子练习后,退除学生协助,观察他是不是可以做到;因为自动排队是普通班学生经常且必要的能力,如果无法做到,那么以后就需要常常练习。除了上课观察学生学习状况外,主教老师还可以参考导师的观察与纪录,
针对课程、教学及自闭儿的学习状况,与导师讨论,评估团体活动成效,实时加以修正。资源教师还可以和导师讨论班上其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这些学生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模式二:资源教师协同教学模式
实施方式:小团体(全班同学分成7组,依全班人数而定。)
实施对象:自闭儿与同学(自闭儿一人及同学四人)
实施老师:资源班老师
实施时间:生活领域或综合活动领域
实施目标:
1、介绍自己与他人。
2、认识同学的名字。
3、向人问候、打招呼、道谢。
学生能力概述
小亚是位二年级的小帅哥,记得刚接他时,以入班提供协助,帮助他适应班上的课程为主。刚开始小亚社会性表现总是在座位上笑个不停,常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不能自已,甚至喜欢哼哼唱唱,课堂参与情况上似乎一切活动与他无关,也无法部分参与教学活动(如书空练习、念课文、做律动等活动)。然而在个别指导下,可以进行联络簿抄写、考听写(正确率95%)、拿课本、抄写习作内容、圈选生词、收拾书包等活动。
一年级一开始小亚确实在国字认读书写方面表现不错的记忆能力(只要看过的字都想要直接写出,不想写注音),而数学方面一直到一下才建立基本的合成分解概念(月考需人在旁给予口头协助)。令人讶异的是,在二年级时小亚喜欢自己出考卷自问自答,学校考试常考满分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概念。为什么这样的表现会令班上同学老师大感吃惊?因为小亚很少用自发性的
语言与同学说话,若有口语表达总是短句或短词,且仿说能力从一上只学一字(「老师早」说「早」)到5-10 字仿说,有时甚至连「说xx」的「说」也一并仿说;有时拿同学的东西吃也未开口要求;不愿做的事不会用说的只是动作表丢掉或以简单但不完整的口语表达(如「不课本」---应说成「我不要拿课本」);现在虽会用简单的口语表达(如上厕所)但你我他代名词仍混淆,很
少使用拒绝、要求的语句,喜欢用动作表示要求(如棒棒糖给你,表示要你帮他打开包装纸)。
教材准备方式
因小亚属视觉优势自闭儿,以视觉提示可以强化他的口头仿说,避免以纯口头方式让他无所适从,随便检取他人说出的只字词组,形成无意义的仿说。
在资源班老师的协助下制作两类的字卡:一类是表示小亚会做什么【我会说出自己的名字、我会说出同学的名字、我会和同学打招呼、我会和同学道谢、我会和同学玩游戏】,这样可以协助小亚知道老师现在要他学的主题;另一类是提示字卡,写出要小亚在适当情境下说出的句子【我是xxx、你是xxx、xxx 谢谢你、不客气、xxx 你好】。
教学方式
每次邀请四位同学陪小亚至资源班上课,为了让他们了解所担任的角色以及如何适当的做小亚的助手,因此总会在开始时先让四位同学知道他们是小亚的小天使,来资源班主要的目的是要帮助小亚学习说话。活动流程如下:
一、 能说出自己和同学的名字
让同学用较大的字卡分别写下自己的名字加上注音(因同学的名字有许多未教过的生字)放在自己的桌上。
请每位同学上台示范给小亚看,以便了解如何使用「你是…」、「我__是…」的语句。【例如,一位同学上台对四位同学(含小亚)说「你是xxx」,四位同学轮完后换小亚学着说出同学的名字;第二回合便加入我是xxx,你是xxx(含四位同学),请小亚依照四位同学的示范演练】
二、 能和同学道谢
先安排小亚给每位同学一块饼干(以小亚喜欢的零食为主),让小亚从别人身上学到「小亚,谢谢你」的正确表达。
相反的,请每一位同学给他一块饼干,让小亚学习在此情境要说「xxx,谢谢你」。
再加入「不客气」的回复,同样以情境上的练习让小亚学习在听到「小亚,谢谢你」后说出「不客气」。
教学过程与成果
由于小亚的自主意识很高,刚开始教学时配合度不好,需用代币增强,强化他的意愿参与活动,结果能在上课约10 分钟左右渐入佳境。由于「你」「我」「他」仍混淆不清,前三次上课总说「我是+(别人的名字)」或「你是+(自己的名字)」;上课时常没有注视同学,口头或动作协助下只愿意看同学一秒,仍无法把同学所示范的语言应用出来,但在字卡重复提示下,小亚
可以被字卡吸引注意力,念出上面要他说的话。终于到五周后,小亚似乎渐渐的可以理解「我是+自己的名字」、「你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在一位同学提示的正确说法后,可在接着的三位同学身上运用同样的句型;另外前四周无法主动向同学道谢,但在第五周竟可进步到依序看着同学(两秒)说出「xxx,谢谢你」。
教学7 周后,每组四位同学都很乐意配合小亚缓慢的学习速度,虽然进行的过程中小亚会说相反的句型、会乱说一通让同学啼笑皆非,但当小亚开始能以正确的语句表达,也都令同学老师感到欣慰。常常一节课下来,小亚与同学间产生了良性的互动,使同学更了解小亚的可爱面及说话的潜力。
教学感言
自闭儿确实不容易在刚入学时做出符合他能力的评估,但是身旁协助他的人却可以藉由韼扰髱扰鶐非正式的评量找出他的先备能力、个性特质、增强物等,给予适性的教导,因此自闭儿的进步仍指日可待。此外,在普通班的自闭儿所接受的教导是多元的,若只是放置在普通班环境但却没有任何的配套措施(个别协助),是不容易进步的。因此,小亚这两年来在普通班的进步,与母亲在家全感心全意的教导及学校导师高度的接纳与协助、班上同学下课陪他玩或协助他打扫等、资源班老师(另外进行语文沟通教学)教学后将句卡给母亲带回,继续在家复习所学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有些像小亚口语能力不佳的学生,仍可以藉由小团体的互动给他更多的实际练习机会,改善他们社交技巧,如:合适的口语表达、情绪表达的能力,比一昧的的进行学业补救教学更重要,因为自闭儿在普通班常因不良的社交技巧导致不良人际关系或招致误解,结果因交不到朋友衍生一些行为问题。另外在普通班的导师对自闭儿的接纳与付出,可以对全班同学产生正面的影响,进而影响自闭儿与同学互动的情况。
模式三:资源教师协同教学模式
实施方式:小团体
实施对象:自闭儿数人为主,辅以正常儿童或其它障碍类别儿童。
实施老师:资源班老师或巡回辅导老师
实施时间:外加式的上课时间
实施目标:
1、学习课堂常规
2、练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对话
3、练习与人分享的能力
4、了解游戏规则并能参与
实施过程与范例
社交技巧课程由两位自闭症巡回辅导老师加上一位特教实习老师,学生成员包括邻近学校的七位低年级自闭症轻度的孩子,以及两位普通班学生。一次上课以两小时为原则,采「外加式」的上课方式,利用普通班课程以外的时间上课。
------------------------------前段课程-----------------------------
前面的40 分钟,我们多半以一些生活上常用的对话句子为主,加强孩子的社交对话能力,并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跟基本说话的礼仪。同时,我们制作了大量的词句卡作为视觉提示的教具,加深孩子的印象。而且每一周语句练习的内容重视连贯延伸的原则,举例如下:
【第一周的句子练习】
社交技巧对话教学40 分钟
劳作课程or分享活动30 分钟
休闲活动游戏教学50 分钟
透过学习联络单联系,加强生活的演练
*我是(东东),我读(长青)国小(B)年(A)班,今天来(华兹)国
小上课。
【第二周的句子练习】
*大家好!我是(瑞瑞),我读(霍格)国小(B)年(A)班,今天是(妈妈)带我来(华兹)国小上课。
【第三周的句子练习】
*大家(午安)!我是(珊珊),我读(格兰)国小(B)年(A)班,今天是(舅妈)带我(坐公交车)来(华兹)国小上课。
◎( )内由孩子依照实际状况回答。
◎________为当周「新」教给孩子的内容。
◎没有( )的部分都会制作视觉提示的教具词卡。
-------------------------------中段课程------------------------------
中间的30 分钟,我们会为孩子准备一些休闲活动的教材,例如:黏土工具、各式花样的打洞工具等。让孩子休息的时间做些美劳作品,并且安排自然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学习与其它小朋友分享借用美劳的用品和工具,此时老师多半采用随机教学,例如:我们的孩子不太会跟小朋友借用工具,或是礼貌上不周延,或是不愿意与人分享,我们便立即引导他们与小朋友进行适当的互动,举例如下:
小杰想要使用康康手上的兔子造型打洞机,小杰不发一语直接从桌上拿走打洞机,以下就是我们引导的过程。
*老师教小杰说:「康康请借我兔子打洞机,好吗?」
此时,康康不愿意借给小杰,需要老师再引导,
*老师教小杰说:「我的气球造型打洞机能跟你的交换吗?」
康康便直接拿兔子打洞机给小杰,老师继续引导两人,该注意的礼仪
*老师教康康说:「好的,这个跟你交换」
*老师教小杰说:「谢谢康康」
*老师教康康说:「不客气」
◎视孩子的程度,引导的句子可有变化。
◎引导完后可让孩子从头再叙述演练一至两次,或是有类似的情境发生时,再
观察孩子的表现,适时的给予随机教学。
除了美劳相关活动外,也可以举办庆生会、让小朋友轮流当小主人分送点心给客人们,让当小主人的小朋友学习分享,当客人的小朋友学习接受点心时该给予适当的回馈、礼貌、祝福等。
-----------------------------后段课程-----------------------------
课程的后50 分钟,主要活动是「教小朋友玩游戏」,包括:「传接球」、「报数球」、「萝卜蹲」、「抢椅子」、「老师说」等游戏。有蛮多轻度自闭症的孩子们,他们仍希望跟一般的孩子或自己的同学朋友能有多一些的互动,但是却常常因为游戏技巧不佳,或是对游戏规则了解速度较慢,而不太会参与游戏,经过教导及练习后,他们也能乐在其中。在这段课程中,因为孩子的专注力可能较差或是需要较多的视觉提示辅助学习,因此需要做较多的提示字卡,帮助孩子了解游戏的规则、内容、流程等。
------------------------------课程之后-----------------------------
为了更加了解孩子在课程中的学习状况,可以设计一份【学习联络单】一方面作为老师评量孩子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依据;另一方面供家长及班级导师、资源班老师了解上课内容,尤其希望家长能参考上课的内容加强练习,把课程落实于生活中。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