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特殊学校里的特殊教师

2008/11/27 来源:襄樊晚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患儿在老师的搀扶下进行康复训练

  □本报记者曲慧/文 余翔/摄

  这是一所特殊的民办学校,来到这儿的孩子们不是为了“培优”或学习课外知识。他们有的是自闭症患儿,有的发育迟缓,有的则是学习或语言上出现障碍。在这里,他们要学的只是简单的说话、走路、吃饭、上厕所,等等。

  25日上午,在襄樊市恒慧开发学校,8名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感统训练。同龄孩子能轻松做到的钻圈、走台阶等动作,这些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重复。有的脑瘫孩子因为肢体原因,还需老师搀扶。音乐教室里,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手拿教具,随着音乐打起拍子。虽然动作还不协调,有的甚至拿不稳教具,可他们脸上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喜爱。“学校现在有10名学生,他们大都患有学习或语言障碍,一些孩子有轻度脑瘫,在家里,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照顾他们,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患儿们的病情才能得到缓解和改善。”学校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家有患儿的康复专家

  蒋芳是学校老师,也是学校里一名自闭症儿童洋洋(化名)的大妈。因父母长期在日本工作,洋洋自幼跟随外公生活。到了该说话的岁数时,洋洋却沉默不语。2岁时,洋洋随父母到日本生活,他仍然不肯开口讲话。4岁时,洋洋被医院确诊患有严重的自闭症。

  2005年,5岁的洋洋随父母回国。蒋芳第一眼见到这个可爱的男孩,就觉得特别投缘。这个孩子虽然不肯说话,对蒋芳却言听计从。洋洋的妈妈感到惊奇,原来自己的孩子能听懂中文,而且也愿意听话。

  在弟媳的恳求下,蒋芳随洋洋一家去了日本。她陪伴孩子,在日本东京都立多摩疗育园培训了3个月。随后,蒋芳带着洋洋回国,到北京、青岛进行康复训练。

  2006年冬季在北京3个月的康复训练让蒋芳难忘。为了让洋洋能够到北京著名的星星雨培训学校学习,她提前一年报名,第二年才接到参训通知。刚开始,孩子进步很慢,别人都会讲话了,洋洋还不会发音。着急的蒋芳叩开校长家门,登门请教,之后,她不厌其烦地教洋洋学发音。晚上洋洋睡了,蒋芳还把学习情况写成日记,第二天交给老师批阅。3个月时间,她写了厚厚两本日记。

  终于,2007年1月10日——洋洋过生日的那天,他对着蒋芳喊了一声“妈”。蒋芳流泪了。这一声“妈”让她觉得自己的苦和累都得到了回报。

  此后,只要得知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好的康复训练方法,蒋芳就带着孩子前往。洋洋的一条腿走路不方便,每次乘飞机、坐火车,蒋芳就用一根黑色宽布带把孩子绑在自己背上,背上背下,而她的两只手还要去拎沉重的行李。

  3年过去了,蒋芳学到了不少康复理论和实践知识,洋洋也渐渐长大。现在,他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有时还可以坐在电脑前玩玩小游戏。

  智障儿要及早治疗

  蒋芳把洋洋带回襄樊后,邻居和亲戚们发现孩子变样儿了。蒋芳也乐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同病相怜”的人分享。

  她发现,不少智障儿家长工作忙,不可能全天照顾孩子;有的虽然时间充裕,但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有的家长则对患儿百依百顺,只求不哭不闹就行。这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她说,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回避,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真正的负责。

  10岁的小石(化名)是一名轻度脑瘫患儿,初来学校时不会说话,不肯坐下,上学第一天就把杯子、课本扔了一地。蒋芳蹲下来跟他说话,脸上却被他结结实实打了一拳。上学一个多月后,小石能张嘴发出“啊”的声音,还能看懂卡片上公鸡、水果的图案。 飞飞(化名)患有自闭症,初进校,分不清妈妈和老师。蒋芳把自己和孩子妈妈的照片放在一起,教飞飞辨认谁是妈妈、谁是老师。现在,他已能够分清,正在学习认识学校里不同的老师。

  杨鸣校长介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孤独离群,不会与人交往。患儿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自闭症患儿的智力发育比同龄儿滞后,他们当中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得好,训练得当能开发出卓越的特殊能力。而一些患有学习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儿童,他们从外表上看起来与正常儿童无异,但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获得和应用听、说、读、写、算和推理方面有明显的困难。

  一些智障儿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普通幼儿园、学校,多数因为生活无法自理、听不懂老师讲课、无法遵守课堂秩序而被拒绝。

  需要恒久的爱心

  学校里的患儿,有的一来就把手里能拿到的所有东西朝楼下扔;有的孩子不能表达意思,如果老师递过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就狠狠地咬自己;有的孩子七八岁了,大、小便还不能自理,老师稍不留神,他们就会弄脏裤子;有些多动症患儿总喜欢招惹别的孩子,老师制止,他们伸手就是一拳……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学校只能“一对一”开展教学。

  一个穿衣服的动作,按照科学的培训方法,要分成五步:先把衣服摆好,再拿住衣领,把衣服披在身上,将胳膊伸进袖子,最后系上纽扣。每一步都要讲清楚,再让孩子们练习。普通孩子听一两遍就能学会的排序,这里的老师要讲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所以,所有的老师嗓子都是哑的。

  学校负责人之一蒋芳告诉记者,教育特殊儿童,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学校虽然开办仅一个多月,却已有3名老师因为不适应或达不到学校要求而离开。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特殊学校里的特殊教师]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