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几种自闭症的错误认识的误导

2012/11/29 9:26:33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脑部发育障碍,3岁前发病并伴随其一生。其主要表现为社会人际互动方面“质”的缺陷、兴趣狭窄或有些怪异的习惯,且强度远远超过一般人,喜欢支配、孤僻和重复等。

  误读一:“天才”总是与众不同

  他们被媒体广泛猎奇报道,很多以讹传讹的例子试图向世人说明,自闭症患者是天才,是能对艺术、物理学做出革命性贡献却无法学会系鞋带的怪才。实际上,自闭症患者跟天才画不上等号。他们比常人对触觉、听觉敏感,但他们中也仅有约10%的人有某一方面的超长技能,如机械记忆、绘画、音乐等,也只是单一地发展,并不完全满足成为天才的条件:高智商、高创造力、非智力因素、个性因素等。

  误读二:他们多是“傻子”

  请不要武断地说,他们是傻瓜。通俗点说,他们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智障儿童是愿意学,却学不会。目前的儿童智商测试量表,比如公认的韦氏量表,是给能正常交流的人设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法断定自闭症儿童的智商是真的不如人,还是完全没被测试出来。很多自闭症孩子学东西很快,有些甚至可以完成大学课程。他们会自己上网、打游戏、网上购物,而这些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们。

  误读三:高知、高收入家庭容易“中标”

  自闭症常被当成富贵病,许多越有知识、越有名誉、越有地位、越肩负重职的高知、高收入家庭,更容易“中标”。从临床上看,大量自闭症儿童来自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只不过高知、高收入家庭通常发现较早,也比较重视。而一般家庭对自闭症要么不够了解,要么就根本没发现,很多孩子被误诊为精神病、智障而被送到精神病院,或被抛弃。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几种自闭症的错误认识的误导]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