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实例
自闭症学生异于常模的社会行为、刻板行为,以及怪异的沟通型态等行为
特征,不但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亦造成其师长及同侪诸多困扰。特教教师要
如何透过有效的处遇计划及介入策略,以期使自闭症学生融合于班级和社会环
境中,实属刻不容缓,因此以下提出二则自闭症学生及亚斯伯格症学生行为问
题的介入实例,提供给老师们参考。
一、三位中高功能自闭症学生干扰行为的介入策略
1. 三位自闭症学生的基本资料
2. 三位自闭症学生干扰行为概述:
甲学生的干扰行为包括(按发生频率或行为强度排序):上课念念有词、比
中指、讲脏话等干扰行为。乙学生的干扰行为:不断玩插座开关、打玻璃、打
电灯等干扰行为,丙学生则为吐口水,以及玩轿车的后照镜等干扰行为。
3. 介入策略:自我管理策略的实施步骤:
(1) 教导辨别学习
教学者主要以示范、角色扮演、图卡照片呈现等方式,教导自闭症学生分
辨并说出干扰行为及适当行为,期间并利用录像带播放方式测试三位自闭症学
生能否清楚辨识其干扰行为,直到三位学生能清楚区辨其攻击行为及适当行为
为止。
(2) 增强
1.订定上课契约:在训练阶段之初,须与三位自闭症学生订定上课契约,
契约中明订增强物的给予办法,亦即学生如通过测试或达到契约中所列之要求
,即每次均给予其喜爱的增强物。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练习量的增加),将
渐渐拉长间距的时间(将原本一倍之时间间距量调整为一点五倍),其目的即
在于提高获取增强物的难度。
2.三位学生能运用自我监控方式,以口头自问自答方式,监控本身在每一
个时距是否出现干扰行为,如果学生未出现干扰行为,亦给予代币(笑脸)以
换取其喜爱的增强物。
3.自闭症学生能运用自我记录方式,以纸笔画笑脸、哭脸方式,记录其本
身在每一个时距内是否出现干扰行为,如果未出现干扰行为且清楚记录,即给
予代币以换取增强物。
(3) 自我监控
1.解释自我监控的目的:首先教学者对3位自闭症学生解释自我监控的用
意何在,使学生了解其干扰行为会造成他人的反感,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此
用意在于以尝试改变自闭症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其运用自我管理之能力,进
而减少本身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
2.教导自闭症学生运用自我监控方式,口头评量本身在每一个时距是否出
现攻击行为,能正确区辨本身攻击行为者才给予增强。
3.教导自闭症学生运用自我叮咛之方法,以小声默念、自言自语的方式说
出:「我很棒,不能吵同学上课」以提醒自己不能出现干扰行为。
(4) 自我记录
1.示范自我记录之作法:教学者示范出现干扰行为则在观察记录纸(好学
生行为观察记录表)上画哭脸,若未出现干扰行为则画笑脸,并且教学者与其
他同学以角色扮演方式,演练与3位自闭症学生相关的干扰行为及适当行为,
以使受试充分练习此记录方式。
2.教导三位自闭症学生运用自我记录,即以纸笔画笑脸、哭脸方式,记录
其本身在每一个时距内是否出现干扰行为,如果未出现干扰行为且清楚记录,
即给予增强。
3.教导三位自闭症学生独力行使自我记录之方法,作法与上述方式一致,
但须慢慢减少教学者的提示并拉长时距,直到三位自闭症学生能独力行使整堂
课的记录为止。
4. 介入成效
甲学生的干扰行为在施以两星期自我管理策略后,其比中指骂脏话的频率
有明显的减少;乙学生的干扰行为在施以四星期自我管理策略后,其不断玩插
座开关、打玻璃、打电灯等干扰行为也获得明显的改善;同样的,丙学生的干
扰行为在施以六星期的自我管理策略后,其吐口水,以及玩轿车后照镜等干扰
行为的次数也减少许多。
二、亚斯伯格症学生自我纪录的实施步骤
1. 学生的基本资料
2. 学生干扰行为概述
丁生患有亚斯伯格症及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平常喜欢与人互动,其语言理
解及语言表达能力虽然与同侪差异不大,但思考模式极为固执(如:只跟基督
徒谈特定话题),而影响其与他人的沟通质量。他常常在课堂上未经老师同意
频频发问问题,极度干扰教学的进行,因而引起其它同学的反感。
3. 介入策略:自我纪录策略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选择目标行为
(1) 确认目标行为:丁生在上课期间未举手亦未经老师准许,就开
口发问,同时跟同学大声讲话,以致干扰到其它的同学上课。
(2) 确认替代行为:上课时间,丁生须举手并经老师准许后发问,
同时上课不与其它同学讲话。
步骤二:给予目标行为操作型定义
对目标行为予以清楚描述,包括目标行为能被接受及不能被接受的情
境各为何。
步骤三:设计记录数据及分析的程序。
(1) 确认记录数据的形式。
(2) 以(+)记号记录丁生每五分钟为一间距中,举手经老师准许
后发问的行为,反之,则以(--)记号纪录之.
(3) 确认记录数据的时机。
(4) 丁生将在英语课中以自我记录方式记录本身的行为。
(5) 教师提供自我纪录的表格。
步骤四:教导学生如何使用记录的格式。
教师对丁生解说该记录的格式并加以练习。教师教导丁生如何使用资
料记录的格式,以及如何及在何时使用自我记录的方式。
步骤五:选择提升正确率的策略。
丁生须在英语课结束后,与老师检核其自我记录的结果与老师的记录
是否一致。
步骤六:设定目标及条件
(1) 决定丁生须达到何种目标:丁生与老师讨论须达到何种目标,
并将讨论结果与家长分享。
(2) 决定该目标是否需要公布:不需要
(3) 丁生一旦达成该目标,给予何种增强物:如果自闭症学生在一
天内有达到目标,就可从老师处得到一罐舒跑运动饮料。
步骤七:回顾目标以及学生的表现。
(1) 决定教师与丁生应多久回顾学生的行为表现:丁生与老师每周
回顾检讨自己的表现并视情况设定新目标。
(2) 确认何时及如何修正所订定的目标:如果丁生一连三天均无法
达成目标,老师将另于课外时间与学生就该目标进行讨论,如
过三天仍无法改善,老师则修正调整该目标。
步骤八:拟定减少自我记录步骤的计划。
丁生刚开始与老师须每天检核自我记录结果,然后逐渐改为每三天检
核一次甚至每星期检核一次即可。
步骤九:拟定类化和维持的计划
丁生刚开始只在英语课记录自己的行为,等到他能正确记录本身行为
且与老师核对无误后,他就可以开始在数学课及国文课中记录自己的
行为,如此过三周后,即撤除自我记录的方式,如果丁生在此阶段仍
能达到目标,则给予增强物以为奖励。
4. 介入成效
丁生的干扰行为在施以两星期自我纪录策略后,其在英文课上冲动发问问
题的行为有明显的减少,同时在数学课及国文课其未经许可发问问题的频率也
明显的降低,显示丁生已习得如何运用自我纪录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结语
上述的自我管理策略和记我纪录策略均属于认知行为改变技术中的策略之
一,其操作策略有别于传统的行为改变技术;亦即认知行为改变技术强调改变
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产生自发的力量,进而改善本身的偏差行为,因此一旦学
生习得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并加以运用,其行为问题常能获得明显的改善,因
此,对认知程度较好的学生施以自我管理或自我纪录策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
之效。对认知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虽然也能施以认知行为改变技术的策略,
但训练学生如何使用该项策略的时间通常要比较久,而且须搭配大量的增强策
略,效果才会比较显著。因此教师在采取何种行为改变策略之前,如果对学生
的认知程度及增强物的喜好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据以选择适当的介入策略,相
信对自闭症学生的行为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逗趣的口语
阿成和治疗师一起在知动教室活动,一开始阿
成玩旋转游戏玩到头晕跌坐在地上,老师在一旁教
阿成要说:「我的头好晕」;接着,阿成又在跳床
上跳了几分钟跳到脚软,阿成便对老师说:「我的
脚好晕」。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