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自闭症教战手册二十二

2008/12/8 13:01:07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六、提示策略的运用
学生接收讯息的优势管道各不相同,因此教导学生、给予指令(或规定)
或处理问题行为时提供多种感官管道的提示(例如:以口语交代作业的同时,
在黑板写下交代的事情),可以减少学生听错指令、做错事的挫折,增加成功
的机会,情绪行为问题自然就减少了。提示策略没有固定形式,是依据学生的程度、需要、环境适合性而设计。常用的有听觉提示(呼叫名字、问问题)、身体提示(拍肩膀、转动身体的方向)、视觉提示(约定的手势、图卡、字卡、海报、板书、色卡、点数磁铁等等)。因为许多自闭症学生的优势管道是视觉,因此以下提出不同运用视觉提示的策略。
例一:陈生喜欢上课中大量的举手发言,但是他问的问题、发表的内容经
常远离老师上课的主题,而且他每次发言总是欲罢不能,不仅耽误老师上
课的进度,也因此引来同学嘲笑与不满,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因此限制他
发言的次数与时间是首要工作。
可用的视觉提示:
先和学生说好:上课中只能发表三次谈话(次数需先测量过学生发言
的频率再决定),每次谈话不可超过一分钟,当一分钟快到时,老师会给
予提醒,如果他能在老师给予提醒时即停止,就给予奖励。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三张正面绿色反面红色的卡片,每当陈生发言
将满一分钟,老师就将卡片从绿色翻到红色来提醒他,等到三张卡用完,
他就不可以再发言了。
例二:张生很容易在被同学取笑时情绪高张,动手打人,因此老师想教他
情绪放松的技巧。
可用的视觉提示:
教的时候要先做工作分析,然后一一写成字卡(或图卡),让学生一
个一个动作练习。在家中、教室或书桌上都贴上这些字卡,当学生发怒时
就提醒他照着字卡提示做放松的动作,直到他能自动做出正确动作为止。
例三:许生经常下课就跑到各处室去乱翻老师桌上的东西,老师希望他学
会分辨那些办公室可以进去,那些办公室不适合进去,也希望他不要乱翻
老师的东西。
可用的视觉提示:
在不可进入的办公室门上贴红色标签;可进去的办公室门上贴绿色标
签,而且条列进入的规则,例如:1.喊「报告」2.不可以翻老师桌上的东
西,然后教导学生每次进入前都要读一遍守则。


后果处理
当行为出现后,旁人的反应可能使行为维持或改变,所以提供适当的反
应,就能帮助他建立好的行为,或降低不当行为出现的频率。
一、运用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分为增加适当行为的技术与减少不当行为的技术两大类,不
同的技巧可以互相搭配使用,增强其效果,但首先必须熟悉每个技巧的用法及
原则。
(一)正增强:
1. 定义:当学生出现期待的适当行为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或口头赞
美,以增加该适当行为发生的机会。
2. 注意:
某一种增强物对这个学生有效,但未必对另外一个学生也有效。例如:每
一个学生都喜欢巧克力吗?每一个学生都为了可以玩十分钟计算机全力以赴
吗?因此,进行增强物调查《附录三:增强物调查表,P.156》,了解每
一位学生的好恶是很重要的。
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奖励时,配合笑容、亲切的态度与口头赞美是很重要
的,等到学生乐于且习惯接受这些社会性增强(微笑、赞美),物质性增
强便可以慢慢褪除。为了避免一成不变的赞美,具体地说出孩子好的行
为,而不只是「好棒!」,例如:「你的字写得很工整」;「你这样帮助
同学是很棒的!」
善用代币式增强,可以延宕增强的时间,通常和教室管理、行为契约等配
合使用。例如:进行全班的增强或小组的竞赛。若和行为契约配合实施,
清楚约定老师期待的适当行为,学生可以预测行为的后果(什么样的行为
可以得到奖励、多久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对自闭症学生格外重要且
有效。
(二)消弱:
1. 定义:当学生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故意不予理会」其行为,
使该行为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降低其发生频率。
2. 注意:
该技术常使用在处理学生以不适当的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或逃避工作
或责任时。施行该技术的初期,学生不适当行为的强度与频率常常会增
加,教师必须坚持;但若有安全上的顾虑,就不要使用这项技术,例如:
自伤行为、偷窃。可配合区别性增强,故意不予理会不适当行为,而当适当行为发生,则立即给予增强。例如:学生的不适当行为是上课发出怪声以吸引老师的注
意,当他发怪声时故意不予理会,而当他应老师要求念课文时,赞美他念课文的行为。
(三)剥夺:
1. 定义:当学生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取消他喜好的事物或活动,
以期该行为发生的机会减少。
2. 注意:
隔离是指当学生出现不适当行为时,将他带离该环境,到隔离的空间或安
静的角落(可于教室的某个角落设置隔离的空间),剥夺他所喜爱的环
境。如此一来,也可避免老师当下用过于激烈的方法对待学生,达到双方
冷静的效果。
配合行为契约的实施,确定剥夺的是学生十分喜好的事物或活动(增强物
调查),这样他下次才会为了避免再次被剥夺而遵守约定。
学生违规时应剥夺已约定好的事或物,而非不相干的事物。如:迟到就按
约定剥夺代币或喜爱的游戏时间,不要迁怒到其它学生应得的事物上。
不要剥夺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吃饭、睡觉或上洗手间等,一旦做成这
样的约定又达不到,会大大降低行为改变的效果。
(四)处罚:
1. 定义:当学生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给予学生不喜欢的事物或活
动,以期该行为的发生率减少。
2. 注意:
处罚的形式,如:打、半蹲等违背法律的体罚必须避免,也不应让学生从
当中学到以暴制暴的暴力行为。
确定该处罚是学生很想避免的,否则处罚反变增强。例如:有些学生被
「罚站」反而乐得逃避课堂。
处罚的罚则应该要先和学生订定清楚,和正增强一样,让学生可以预测并
做准备,一旦违背了契约当中的规定,就必须按照约定实施。
利用过度矫正(或积极演练)的方法,一方面达到处罚的效果,另一方面
增加学生练习正向行为的机会。例如:学生总是很用力关门,造成其它人
的困扰,我们可以要求他练习「轻声关门10或20次」。又如:学生总是
弄脏讲台(运用许多行为改变技术都无效),我们可以要求他清洁全班同
学的桌子。
学生的成功应该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上,和学生约定时,应调整到学生有
80%-90%的成功机会,多一些被正增强的经验,而不是多半被处罚,接着
才逐步调高标准,引导学生一点一滴地进步。
(五)行为塑造(逐步养成):
1. 定义:透过逐次增强工作分析后的小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习得
适当行为。
2. 注意:
应考虑分析过后的小步骤是能保证成功的经验,若不行,则应随时调整,
确定每个步骤都被增强。
例如:要塑造学生加入小组讨论的行为,可以把它分析成小步骤,只要他
愿意和同学坐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增强,等到这个步骤稳定后,便要求他提
出一个意见,如此又可以得到增强,接着就是和同学有一来一往的交谈一
次等等,直到他可以参与整组的讨论达10分钟,或老师定下来的目标。 另一种行为塑造方式是配合行为纪录,逐渐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以达到最
终的行为目标。例如:要教导自闭症学生准时进教室上课的行为,当他准
时近教室就可以得一分,一天满分七分,初始的标准是四分可以得到增
强,等到该生90%的时间都得到增强,便改变标准为五分,以此类推。

 

0% (0)
0% (10)

下一篇: 自闭症教战手册二十三 上一篇: 自闭症教战手册二十一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教战手册二十二]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