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疗育指南 > 浏览文章

何为刘氏教学法?

2010/3/16 10:28:45 来源:博客 作者:临沂爱之旅自闭症教育中心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何为刘氏教学法?

  刘弘白博士简介:福建福州人,出生于台湾花莲

  学历:美国圣名学院特殊教育硕士、美国林肯大学教育博士

  经历: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讲师

  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教研究所暑修部教授

  高雄市自闭协会顾问

  教育广播电台〝超越障碍 迎向阳光〞节目主持人

  中、美、台刘氏儿童发展中心创办人

  「中华学习障碍协会」发起人与首任会长

  现职:中华学习障碍协会理事长

  财团法人刘氏基金会董事长

  美国俄顿失读协会(Orton Dyslexia Society)会员。

  北京孤独症协会特邀顾问

  著作:1.《学习能力的障碍》

  2.《刘博士谈儿童学习障碍》

  3.《学习障碍100问》

  4.《如何教出更聪明的孩子(有声书)》

  5.《台湾地区学业不振儿童基本学习能力训练效果之研究》

  6.《告别慢半拍》

  刘弘白东吴大学毕业后任职国中教师时期,发现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却没有适当的方法改善,乃于一九七五年赴美国专攻学习障碍,学成后返国成立刘氏基金会,设立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更将触角延伸至大陆,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学,并获山东师范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应北京、福州、上海、临沂、济南、徐州、泰山、杭州、天津、西安、桃林、宁波等市邀请演讲或出席指导专题研习,邀请的单位包括福州师范附属小学、实验小学、古楼第一中心小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局、工商局、北京市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组、北京孤独症康复协会、徐州伦理协会、少华街小学、济南市教育局及省立医院等。一九九五年九月,在美国洛杉矶成立分部,短短一年半期间已在洛城造成轰动,世界日报、一三○○电台、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风云杂志等,争相邀请访问,使得刘氏教学法,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学障教育观念得以更加的推广。刘弘白博士认为,天下没有不是的孩子,因为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只有不是的父母与教师,「有教无类」但仍然要重视方法,重视方法之前切不要以为我们已经了解孩子。「学习障碍」是孩子们的困难,是我们以前所不能了解的。

  儿童教育领域的刘氏教学法(或称刘氏理论)是以台湾刘弘白博士的姓氏命名的对学习障碍儿童运用“视听动”三大运动进行教育训练的一种方法。

  一、“ABA”是方法,不是教育目标

  “ABA”目前已有新的版本和新的方法。但不论怎么修改,正如作者所说,是“提升自闭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方式。对自闭儿早期不开口、不会沟通,它是一种方法。但是能沟通、能受教之后,下一步该教什么,怎么和入学后的学习接轨,“ABA”并不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二、自闭儿的教育刘氏不从“社交”、“语言”开始

  自闭儿的问题表象,是在语言和社交能力上。所以不论医学界或心理学界都针对他们的语言、社交能力去研究设计方法。例如“ABA”针对“社交能力”、“语言治疗”、“语言缺失”,但是刘氏的观点则不同,刘氏针对的是“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又是由哪些能力形成的。所以“ABA”教的是“方法”,刘氏教的是形成原因的“内容”。教方法的人常会因不了解内容,在孩子能沟通后,不知道往后要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与小学的课程相接轨。“治疗语言”的人也一样,除了语言的诱发不是那么到位,对“语言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及龄)也无法提供帮助。所以学前自闭儿,往往因为这两项或其他医学方法而耽误了宝贵时间和学前特教的机会。“心理”和“医学”两个领域只想把“社交”和“语言”能力建立起来,刘氏则是将“社交”和“语言”能力分成不同阶段,每年都有不同目标。

  懂得社交和语言能力怎么形成,又知道什么年龄该达到什么语言、社交、还有其他学科的能力水平,才容易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入学后每个学科的学习接轨。否则辛辛苦苦用尽了“医学”和“心理学”的方法,还以为自己尽心尽力,却不知道实际上是耽误了孩子。

  三、被误诊为自闭症的孩子

  许多语言能力发展慢、两眼东张西望、社交能力差、不太与人沟通、四处走动...的孩子,经常被误诊为“自闭症”或者“有自闭症倾向”,其实他们是“学习能力不及龄”,属于“学习障碍”。

  但是在学前这段时间,他们跟着大家跑医院。拖到入学前是开口说话了,但是各项能力都没跟上同龄孩子应有的水平。入学后,除了学校没有为这些孩子安排补救环境,也没有能有效教育这种孩子的方法。他们的问题还经常被视为是“行为”、“态度”、“注意力”、“多动”……所造成。这种把结果当原因的专业知识,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让他们无暇,也不可能想到真正原因不在这里。

  假性自闭症的孩子们,需要用“学习能力”提升的方式尽早从自闭症群体中分离出来。

  四、别说什么方法都试过了

  自闭儿的“自闭特质”是不能根治的,但是思维能力却能逐年上长。想法成熟、脱离了幼稚的阶段,自然“自闭”的情况可以改善,但是这种“想法逐年成熟”、“思考能力随年龄成长”,是“学习能力”逐年上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可惜的是全世界的自闭症儿童,从被发现是“自闭症”之后到入学,忙来忙去,几乎都是在医院倡导的各种“治疗”中将时光轻掷。没人注重自闭儿的“学前特殊教育”。医疗并不是教育,而且特殊教育更能解决的问题,何必浪费时间,用医疗、康复的方法,只需求些微弱帮助。

  语言治疗、感觉结合、听力结合、音乐治疗、艺术治疗……能治疗孩子的作文,如“有内容无章法”或“写得短”吗?能治疗几年级的应用题呢?能让阅读能力胜任几年级的教材呢?不同年龄的说话内容和理解能力,也是这些方法“治疗”出来的吗?没有这些“治疗”,教育就不能进行吗?

  多年来家长们带着孩子穿梭在医学和心理的方法中,根本无法判断这些方法的属性和优劣,对自闭的孩子而言,有如悲剧。

  五、认识不同的专家

  1、教育的领域,主要研究教材(学科)和教学方法。例如数学、语文教材、教法便是。

  2、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称为“教育心理学”。强调的是心理和行为,用的是强化(增强)的方法。认为只有好的态度和行为,如注意力集中、专心、有自控能力、有兴趣……等,学习就能更好。这种只强调行为、态度,而忽略了“几岁的能力,面对几年级的教材”;似乎在暗示我们小学生只要专心,注意力集中……,也可以上大学。况且儿童能力的差异与学习能力的不足,经常是行为和态度不当的原因,而不当行为经常是“能力不及龄”的结果。这种倒果为因的看法,经常困惑着教师和家长。在刘氏提出这个论点之前,全世界的教师是被心理学家这么教的。

  3、医学涉及教育方面的研究,多指向影响学习的“生理条件”,但是却证明不了具备了这些“生理条件”,就一定学得更好。感觉结合、注意力不集中症(包括多动)都无法提出这样的证明。这些研究里,经常还提到:“奇怪的是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做某些事注意力却非常集中”。因此拿不出“到底有没有这个症”的具体医学根据。

  目前,儿童学习问题已经“心理化”和“医学化”了。前者对很多现象倒果为因,后者则常拿不出医学上具体的根据。

0% (0)
0% (10)

下一篇: 冰冷家庭造就孤独儿 上一篇: 一知半解的父母别耽误孩子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何为刘氏教学法?]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