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康复教育 > 浏览文章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问题及预后研究

2008/9/3 16:43:29 来源: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孤独症也译作自闭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它在儿童期的婴幼儿期发病,因此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方面和社会技能方面均可产生重大影响。大约60-70%的孤独症患儿合并智力发育落后,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也有报告智力损害达75-90%。大多数典型的孤独症患儿的损害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在他们智力水平一般不足的背景下可能有某种能力显著也好,甚至达到一种特殊才能,也有人称其为一个特殊能力的“岛”。对于智力水平接近正常或正常的孤独症儿童,又有人称他们为高功能的孤独症。

  我们对38名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其中36名有较显著的智力发育障碍,只有两名患儿的智力接近正常,由此看来,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损害的情况至少在我们观察的一组中比较严重的。

  孤独症儿童的预后,也就是结局,一直是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

  1978年末,Vicfor Loffer报道一组有关预后的文献综述,474名患者中313名(占66%)预后差,表现较为明显的行为异常和能力不足,其中低智商者个人人生中仍然维持低智商、其预后较差,而智商高者结局较好,并且指出在儿童早期(大约5岁左右)患儿有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交谈能力,其与智力水平及较好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989年Szafmari等提出智力正常的孤独症,所谓高功能孤独症者预后良好的数量相当高,该作者还追踪16名年龄小于6岁时智商大于65的患儿,成年后半数获大学文化程度。还有一些研究则报告,患儿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表现出较好的预后者不多,但在大多数报道为到成年期时社会功能会有些改善。将近10%的患儿在成年期很好,他们能够工作,某些患者还能有自己的感情生活、组成家庭。

  预后有关的诸因素中智力水平是最容易考虑到的因素。然而儿童智力发育又与教育有关。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需要接受教育,教育的介入可以给任何年龄的孤独症带来好处,但是,由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如拒绝与人接触,自己独来独往旁若无人、不听指令、过度活动、注意力短暂,行为刻板固执,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训练的方法不仅与正常儿童有很大差别,甚至有别于弱智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孤独症儿童通常适合于非常结构化的教育程序,同时还要将教育程序设计得适合每个人。开始,可能要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行为管理和交流、交往的训练,这作为前期教育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对孤独症的教育强调早期开始。1987年Lovass报道对19名小于3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每周40小时的强化行为矫正治疗,经过数年后有8例非常成功,智商为轻度落后或正常范围。多数文献报导,智商高预后一般较好,若5岁以前发展了有用的语言,那么预后更好。

  涉及预后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引起孤独症的病因或者有无合并身体方面的其它疾病,譬如,大约有3-5%的孤独症起病与结节性硬化有关,这是一直表现为智力进行性减退,合并癫痫症,同时伴有心脏、肾脏损害的疾病,如果是这样,预后会很差。大约1/3的孤独症儿童青春期时会合并癲症,若发作频繁,控制困难。往往预示预后不佳。因此要积极治疗任何一个合并症,减轻并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侵害,这是与预后有关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追踪病历发现大约一半的患儿在青春期或青春前期存在暂性或永久性的症状恶化,症状恶化的表现在学前往往可见到活动过度,挑衅、自伤、伤人、毁物等不良行为,以上表现往往带有周期性发作,症状或呈波动性。因此,精神安定剂的使用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或整个阶段的某一时期是应当考虑的。适当的药物能调整大脑的功能、改善行为和稳定情绪,减少过度活动,提高注意力,决不会损伤大脑、影响智力。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实际是走入一个误区,当然,任何的药物治疗必须征得患儿家长的配合。

  总之,孤独症的预后可能多种多样。与预后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患儿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疾病病因及身体合并症是否及时有效地控制,它们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智力发育和预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提供适合个体需要的高度结构化的特殊教育手段则成为改善预后倍受关注的问题。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问题及预后研究]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