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幼儿运动游戏

2008/12/8 13:07:13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教育部有鉴於提升国民体适能需始於幼儿期,在民国八十八年颁定「提升国民体适能三三三计画」,并委托台北市立体育学院进行相关教材的设计(如幼儿健身操等),希望提供幼儿在一个充满快乐幸福的体操与旋律中,接受肢体运动,以培养运动为游戏,奠定幼儿生长发育的基础,由此可知体能对幼儿的重要性.以下分为几部分探讨:一,幼儿运动游戏的功能.二,幼儿运动游戏的器具.三,幼儿运动游戏的种类.四,幼儿运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幼儿运动游戏的功能:

三岁至八岁是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年龄,这个发展阶段有了障碍,会产生反应迟钝或异常的情形,以致学习效果不良.所以在设计幼儿体能活动上,必需获得足够的感觉刺激;包括中枢神经,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动觉系统及触觉系统等刺激,使感觉通路正常化,进而促进感觉统合能力.

配合各种感觉统合及结合旧经验而设计的体能活动,可以指导儿童养成游戏,运动的技能,并可启发儿童对运动的兴趣,藉由经常而规律的适度运动,还能提升身体机能,改善身体情况,促进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在运动游戏中,合乎团体要求的行为会被增强而接受,不为团体所接受的行为,会被排斥,遏止或修正.若有教师适度的指导,除了可以发挥运动价值,游戏的乐趣,还可以发挥合作精神,社交能力,自我克制能力,领袖才能,以及守法,服从,尊重等个人特质,有助於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运动游戏的器具:

幼儿期是运动技能的基本养成时期,运动技能分为两类:

适应的运动机能:利用环境作游戏式的运动技能即是适应的运动机能.例如爬树,溜下坡道,爬矮墙,由高处往下跳,游泳等,依环境的情况来作各种运动游戏.

操作的运动机能:依自己想法,用身体去做的动作即是操作的运动机能.例如丢石头,挥棒子,跳绳,推东西或推人等,依个人想法而作出的运动游戏.

要学习发展上述两种运动技能,必须靠环境与游戏器具,概述於下:

1.通常学习适应的运动技能要靠大型的或固定的运动游戏器具,通常都得到幼儿的喜爱,如:一般在幼稚园或托儿所中常见的立体方格架,滑梯,秋千,轮胎桥等固定无法移动的,或是可移动的大型跳箱,平衡台,软垫……等.

2.要学习操作的运动技能则要靠小型的运动游戏器具,特徵是可以拿在手上,自由玩耍的运动游戏器具,如:球,小弹珠,呼拉圈,棒子,小型积木,小石子,绳子,沙包等接近原材料的器具.

通常被设计在幼儿运动游戏活动中的,即以小型运动游戏器具为主.除了上述的小型运动器材外,也可以自制游戏器具,如以报纸作成球或棒子,以塑胶袋作成汽球等,设计出适合多种玩法又兼顾环保,经济的运动游戏器具,可以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及创造力,尽情的游乐.
幼儿运动游戏的种类:

与身体有关的是活动的能力,也就是运动能力,这些运动能力有两种要素,一是肌肉的力量,必须能够发挥瞬间的力量,称之为「瞬发力」.第二种则是可持续发展肌肉力量的「肌肉持久力」,包含平衡身体的「平衡力」,马上改变方向与节奏的「敏捷性」,调节身体各部位行动的「适应性」及「柔软性」,维持运动的「速度」与心肺功能有关的「持久性」等要素.

为了养成幼儿运动能力的要素而达到感觉统合,东京学艺大学副教授近藤充夫设计了数种利用小型运动器材进行的游戏:

绳子:幼儿用的绳子需要有耐拉的强度,且以棉纱质料为佳.绳子的长度以一个人1-2.5m为最理想,利用绳子打结,作圈圈或拉长等,可进行适合幼儿玩的活动;如投的动作,必须配合手腕,手臂,肩,脚等的连续动作,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体会投绳的经验及拿与握的经验.

*可进行的活动有:

A.结绳:做投-接绳的比赛,踢绳比赛,搬运比赛……等.
B.绳圈:绳圈体操,跳跃比赛,穿越比赛,套圈比赛……等.
C.绳索:跳绳及走,跳,钻,跨……等.

呼拉圈:一般均使用塑胶制的呼拉圈,直径以1-2cm为佳,选择三到五种颜色可增加活动的种类.呼拉圈可做投与滚的活动,也可进行跑,钻,跳等活动之用;如滚动呼拉圈必须注意放手的时效,让其停止亦须注意时效,体验时间,空间的因果关系.

*可进行的活动有:滚动比赛,转动呼拉圈,投接比赛,套跳比赛……等.

小型积木:此类积木让幼儿便於拿取,即使掉落亦不致受伤.理想的尺寸有:a.15*15*7.5cm.b.30*15*7.5cm.c.60*15*7.5cm.利用其不同大小可设计不同的玩法,增进幼儿身体充分活动;如钻的动作必须靠身体的柔软性与肌肉的持久力及灵活度始能完成.

*可进行的活动有:积木体操,保持平衡比赛,跳的竞赛,钻洞比赛……等.

棒子:选用木制的棒子较为理想,长度以60-80cm,直径2.5-3cm为佳.可在木棒上贴彩色胶带,依颜色做各种游戏;如跳钻的动作与肌肉的瞬发性与敏捷性有关,活动时亦需具有集中力与积极性,有助於感觉统合的能力.

*可进行的活动有:棒子体操,走及保持平衡比赛,跳钻比赛……等.

沙包:大小约20*20cm左右可单手接住为佳.可用3-5种颜色增加游戏的种类;如投掷沙包可训练如何控制力量及了解时间,空间的因果关系.
*可进行的活动有:沙包体操,投掷比赛,命中比赛,踢与搬运比赛……等.

幼儿运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根据黄永宽先生的「动作教育模式在幼儿运动游戏教学之观察研究中」显示幼儿运动游戏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如下:

1.教师行为以教导,指导学生行为为主,其次是管理及督导,观察行为.
2.教师的指导行为包含间接指导,直接指导,示范指导及参与活动四种方式,且有较高的时间比率在间接指导上.
3.教师指导行为在以口语传达讯息时,主要以问问题的方式和幼儿互动,并应用幼儿的想像力,引导教学的情境及角色扮演.
4.教师在教学中以音乐来增加活动的气氛,并经常直接参与幼儿的活动及使用「急促性」游戏来增加活动的趣味.至於「排除性」的教学方式则不见使用.

经由教师有系统的运动活动教学,幼儿呈现以下特质:

1.幼儿以参与活动为主要行为,其次是接受讯息,较少花费时间在管理及等待行为上.
2.幼儿在跟他人做动作时,能迅速的找到合作对象,且最喜欢和教师一起活动.
3.幼儿在表现创意动作时呈现多元化特质,且能表现出各种具创意的动作.
4.幼儿对示范动作及描述动作的机会会积极争取,但有时会对突来的任务感到退缩.且其进行描述动作时,大多仅就动作名称或身体名称做描述,很少有描述动作的方法.
5.幼儿在参与活动时有很好的常规表现,并热爱协助教师收拾器材,若有碰撞跌倒的情形,亦能快速且主动的再参与活动.

根据徐锦兴老师「探讨运动游戏课程对幼儿体能发展的影响」论文中,可知

1.整体而言,男幼儿其体能发展状况显著优於女幼儿.
2.参与运动游戏课程的幼儿,其体能发展状况显著优於未参与之幼儿.
3.家长所指导的幼儿,其基本运动能力中敏捷性与协调性的发展,较优於老师所指导的幼儿以及对照组的幼儿.
可见幼儿的体能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若有家长的指导则使幼儿在该活动上的表现更优於教师所指导的活动.

除此之外,在幼儿运动游戏中,教师应了解人体动作的基本要素及学习顺序,先由稳定性的动作开始学习,进而进入移动性动作,操作性动作,联结动作等;在从事教学设计方面,除应考虑特殊目标的达成外,亦应依幼儿能力来分析并组织教材,选择适当教法并考量环境的配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应把握发展原则,乐趣化原则,安全原则,效率原则,执行后再透过各式评量来评定教学的优缺点,以改善运动游戏的教学.

五,结语:

皮亚杰主张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及教学方式是要能配合幼儿心智发展阶段的特质,激发幼儿学习的潜能.除了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外(通常是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亦需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注重感官教学,给予肢体充分活动的机会.

幼稚园阶段是孩子情绪及社会性成长(Emotional and Social Growth)的重要阶段,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年龄,藉由运动游戏,团体游戏等,可以促进感觉统合与社会能力,并由游戏过程中的反思与领悟来建构,内化为个体知识.

深信在教育部的推动,诸位学者的研究及教师的努力下,幼儿必能在充满趣味的课程安排中,发展各种身体的能力,将利於未来各种更深层次的学习.

六,参考文献:
近藤充夫著,林宝贵审定(1994):幼稚园运动游戏/教学设计.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160页.
王慧勤(民84),游戏教学法妙用无穷,师友月刊,48-51页.
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幼儿健身操,教育部发行.
魏美惠,浅谈皮亚杰认知理论在教育界的应用,国教辅导,第31卷,第3期,26-28页.
黄月婵(民87),幼儿体能教学之理念,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幼儿教育年刊,第十期, 119-129页.
黄永宽(民90),动作教育模式在幼儿运动游戏教学之观察研究,国立体运学院硕士论文.
徐锦兴(民79),不同指导者参与运动游戏课程对幼儿体能发展的影响,台师大硕士论文.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幼儿运动游戏]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