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幼儿语言发展与听觉之关系

2008/12/8 13:05:21 来源:潜能发展部落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幼儿从一出生,便开始学习着如何与人沟通。借着说与写的方式,人们得以表达内在与外在的需求;其中,语言更是人类思维、交流的主要工具。令人惊异的是,一般生理发展健全的幼儿,大都能在出生后4-5年内,在自然成长的环境中,不需要经过"刻意"的教导与训练,就可获得听与说的能力。

    但是,每一位孩子皆可如此地幸运吗?他们的发展皆能如父母的期盼吗?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也就是说,每一位幼儿发展的速度并不一样。有些孩子在一岁前,也许就能用像是爸爸、妈妈、奶奶、饼饼等简单的单字与人沟通;但有些孩子,却是对父母的教导爱理不理,甚至于完全不理不睬。虽然许多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健全且符合年龄的发展,然而当孩子的反应显然不同时,父母或照顾者的细心留意,常常是使孩子免于遭受更严重的障碍的主因。

    听得到,才能说得好

    当过家长的就知道,当孩子开始说第一句话时,是一件多么令人心情振奋的事;等到孩子能回答您的问句,则更让人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而孩子的这些能与您作基本沟通的技能,所运用的,正是人类听与说的技巧。

    沟通、创新。 传出讯息 在大脑储存、备用 组合所传来的声音,并解析字、句子等的意义 传送至大脑 区分字与句子、学习串联 听见声音,并能分辨出声音来源、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幼儿之所以能在短短的4~6年间习得语言,并能与周围的人天南地北地对谈,其中有一项必备的能力,就是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听觉传导系统,来将所听到的声音,传到大脑。而由听觉传导系统所引发的沟通行为,看似简单,几秒钟就完成的工作,其实背后隐含着的,是相当复杂的大脑作业流程:要先有一个健康的耳朵

    这样一个过程,看似容易,却是重重关卡,只要其中一项有误,就会使人挫折与混乱了!

    了解听觉在幼儿语言发展上的重要角色之后,就更不能忽视幼儿听力的问题。至于如何评估孩子的听能是否健康?孩子听力健康指数为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简介临床上常用来评估孩子听觉功能的检查方法,提供家长们参考。

    听力检查:医院篇

    一般而言,幼儿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是刻板、一致的表现方式;其所呈现出来的反应,端赖神经、认知及运动三方面能力发展的状况相互配合而定。故利用此特质来观察幼儿的听能反应时,第一步便是必须从父母或照顾者处了解幼儿听力的病史,包括母亲受孕状况、怀孕情形、生产方式、是否足月、体重是否标准、生产时有何种危机……等等数据,作基本的筛检,并安排进一步的检查。

    婴幼儿的听力检查,基本上可依检查的性质,分为"行为听力检查"及"电气生理检查"。只单靠某一项的听力检查结果是绝对无法找出孩子真正的听力状况,而是必须依从交叉检验的原则,多次的评估,定期的追踪,才能有正确的掌握,并作最适当的建议与处理。

    例如孩子在4、5个月大之前,可用行为观察听力检查法〈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来评估孩子对音量的反应。然而此检查结果只是反映婴儿对某些刺激音"有反应"的位阶,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听阈(注1);真正的听阈可能是在最小的反应位阶(注2),但更有可能优于此位阶。由于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位阶与其发育年龄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故此检查虽不能测试听阈,对孩子听能的了解亦具有相当的意义。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小婴儿对50?70分贝的刺激音有反应;7-9个月时对 30-40分贝逐渐地的递减;约到二岁时到达稳定。

    除此之外,医院中还有许多依婴幼儿不同的年龄层,以及针对听觉系统中的不同部位所做的听能检查,大致如下表所示,家长可参考后,依此分类请求医院为孩子作相关的检查或咨询。

    请见附表:Download file

    听力检测:家庭篇

    当然,以上所列的项目,必须是在医院才能完成的。然而在家中,家长亦可用简单的方法为孩子作声音反应的简易测试:在安静房间内待婴儿入睡,将门重重地关上,观察婴儿是否惊愕醒来(startle reflex),以此推测婴儿对大的声音是否有反射性的听觉反应。

    在下表中,笔者列出一般孩子依不同的年龄层,所应发展出来的听力及语言能力。从此表中可以发现,在孩子一岁前,大多处于「接收与学习」的阶段;到了一岁以后,孩子开始反应学习到的能力,而能够与周围的人有双向沟通。此时孩子的进步明显,表现的反应常常令人讶异!而父母或照顾者,只要参考此表,再对照自己孩子的行为反应后,即可作简单的测试,判断其听力语言发展的大致状况。

    请见附表:Download file

    同时,对于家中年龄较大的孩子,若发现有下面的状况,仍应怀疑其有听力方面的问题。这些状况包括:

    常常要求再说一遍

    1.常常习惯侧一边向着说话者

    2.说话太大声或太小声

    3.常听错别人的意思

    4.听别人说话时,常常注视说话者的嘴唇

    5.显著较内向,不喜欢和别人说话,或是表达时常显得紧张没信心

    6.有语言方面的问题,例如构音或是文法错误等

    7.常显得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别人

    8.有情绪或行为问题

    9.课业能力与同年龄比较表现较差,尤其是听写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以上所述的只是大略的发展与观察指标,每个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往往皆有他们自己的特色与步调。如果孩子所表现的行为大致符合他的年龄,就不需要太担心;但如果某些技巧尚未如期地发展,当然,笔者会建议父母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医生或是听力师,找出真正的问题,方能对症下药。

    正常的听力,说话的清晰度和词汇的正确选择,是沟通不可或缺的三大条件。一如众所皆知,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传送讯息,一方面是接收讯息;如果听觉系统有了问题,即造成首要条件的讯息接收阻碍,当然学习语言的速度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透过自己孩子行为表现来观察其听力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及早疗育,便能使障碍程度降到最低点。

    (笔者为资深听力师 现任职于三军总医院耳鼻喉科)

    【注释】

    1.听阈:即对某一个刺激声音的反复给予,有超过50%的行为反应。

    2.最小反应位阶:是指在声音刺激的时候,受测者有行为反应的最小位阶,这种反应只观察到一次,而无法再现。一般个体的最小反应位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例如一般人对轻微的开门声即有反应;新生儿却要对很大的声音刺激(像是用力关门的声音)才有反应,也就是说,个体的最小反应位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幼儿语言发展与听觉之关系]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