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的目的:让孩子回归社会的主流
主流(社交、语言、认知)
社交能力发展规划 语言能力发展规划 认知能力发展规划
运动能力发展规划
大肌肉运动 小肌肉运动 精细
平衡 旋转 协调 触觉
说明:
由于,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回归主流”。
感统训练作为训练的“项目”(我认为是),可以起到“融会贯通”、“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训练的目的告诉我们,我们的训练是让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所以,在这三大块方面已经有了总体的发展规划与分步实施方案。
目前,我们使用的训练方法是以运动为”核心“的(因为不论是怎样的训练都是一种运动,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规划是贯穿于整个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在以运动为主要训练方法的前提下,我们面临了如下问题:
1、做怎样的运动?
2、运动的模式是怎样的?
3、量是多少?
4、针对性问题?
所以,在近几年的训练中,各机构纷纷引入“感统训练”项目,因为,感统训练可以通过自身的训练原理解决儿童在生理方面所需要的(缺失)的东西。在运动规划的各个环节上,我们都应该融入感统的训练原理,不论是怎样的训练都应该遵循训练的原理而不是难度。
但各机构,却没有系统的研究感统训练的针对性。所以,很多机构都出现了使用感统训练的器材,但不注意每个孩子个性话化的差异。感统训练成了“大一统”的形式主义的训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很多机构都教孩子拍球,当然这是对的,因为这可以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但当孩子左右手分别都能拍球时,他们让孩子双手同时拍两个球。作为训练人员,我可以看出这是让孩子能“双手同步协调”。但这种训练却不能长期做(如果您是专业训练人员您应该知道)。有些孩子甚至做到能“不用眼睛看,且能跨下运球”。我真希望教孩子这些的老师能赐教“做到着一步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到这一步?”我们做感统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正常”,并不是不是超越“正常”去做“技巧与难度”。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