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谈谈孤独症儿童的安全感

2011/12/15 15:17:06 来源:潘巧莉博客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源于脑部发展异常所形成的发展障碍,它主要呈现人际社会互动发展的障碍,沟通发展的障碍,以及局限性狭窄的兴趣与固定僵化的行为等三大特征。具体表现为:(1)情感淡漠,对亲人缺乏正常的依恋,缺乏目光接触,严重的自我封闭,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2)广泛性语言发展障碍,不能正确使用语言,代名词(你、我、他)倒错,反复使用无交流意义的语言(如自言自语、重复问话等);(3)行为障碍,反复重复刻板动作、摇摆、长时间迷恋小物体,固守同一生活环境等。

  由于孤独症儿童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有的孩子在开始时会被误认为是弱智或性格内向,他们学习正常人的语言会很困难,与人交流及与外界沟通也很困难,他们喜爱重复拍手、摇摆、转圈等动作。当环境出现变化,他们会强烈抵制。如:恐惧、尖叫、哭泣、发怒、伤人、自伤等等。

  孤独症儿童会出现以上行为,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不接触外界,不理解这个世界和世界带来的各种变化,他们缺乏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就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爱、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层次;人类动机的发展和这些需要的满足有密切关系。而孤独症儿童恰恰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种种举动显得过激和不可理喻,更不谈不上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孤独症儿童的不安全感的产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孤独症儿童对外部环境的熟悉程度

  孤独症儿童乐衷于固守同一生活环境,如果环境不熟悉能让其产生焦虑和不安。比如:孤独症儿童每天上学走的是同一条路线,由于某种原因,今天要换一条路,能让他们感到害怕;甚至在学校上音乐课要换教室,或者换座位等等,不熟悉的环境都能使他们感到恐惧。他们会用各种过激行为表示拒绝。

  二、孤独症儿童是自身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的障碍,不会也不懂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在他们渴了、饿了、热了、累了、生病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如何表达,所以在旁人看来他们是没有原因的哭闹、发怒,细心的老师会发现他们真正的需要。

  三、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孤独症儿童感到不安

  1.刺激的声音

  孤独症儿童害怕刺激的、响亮的声音 。父母的争吵、嘈杂的环境,大声的斥责、老师重复的要求,都能令其烦躁不安。

  2.平时依恋的人不在身边

  虽然孤独症儿童情感淡漠,对亲人缺乏正常的依恋,但是当熟悉的人离开身边时,他们的反应就很激烈,会开始撕书本,摇桌子,离开座位甚至哭闹。

  3.认为不能达到要求时

  当孤独症儿童在完成教师的任务时,如果他认为自己无法达到要求或遇到困难时,或者未知的事物,都能让其感到不安、恐惧,此时,他们就会放弃学习、哭泣甚至伤人。

  因此,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训练中,首先要建立孤独症儿童的安全感

  一、营造安全氛围

  1.营造安全的氛围是孤独症儿童获得安全感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孤独症儿童感到身边的环境安全时,一切训练才有可能。如:教师在孤独症儿童入学时带他熟悉校园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找自己的座位等等。以驱除其对新环境的抵触和惧怕心理。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要让孤独症儿童感受到周围的环境是平和的、友好的。如:训练环境应避免嘈杂,光线要柔和,座位要相对舒适。

  3.允许和提供孤独症儿童有自我的空间,给其一个固定的角落,哪怕是属于他们的一张小板凳、一张废纸,都是他们内心的“安全小天地”。

  二、 建立良好关系

  1.教师尤其要注意和孤独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生活习惯、主要缺陷、脾气性格,还要通过与孤独症儿童的接触,发现他们的喜好和行为特点,熟悉其发脾气的频率和原因,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

  2.要让孤独症儿童真正接纳和信任教师,比如可以和其一起游戏,一起听音乐,甚至一起散步;这些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训练过程的效率。值得提的一点是,要尊重孤独症儿童的意愿,不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否则会事倍功半。

  3.训练时教师的态度很关键。教师应保持放松的心情,微笑的表情和温柔的话语,这都有助于他们建立安全感。

  三、关注身心需要

  1.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生理需要。他是不是渴了?累了?还是哪里不舒服了?教师都应心中有数。比如,季节变换,皮肤干燥;天热了,衣服穿太多了等等,孤独症儿童是无法表达的,这些都容易引起他们烦躁不安,有的儿童甚至会发怒、自伤,教师就应注意到这些,及时处理。

  2.很少人会关注到孤独症儿童是心理变化。正是没有安全感,孤独症儿童不能很自然地和相熟的人作出亲密的身体或眼神接触;教师不明白的语言,也会使孤独症儿童感到无所适从;学习生活每天也是不断变化着,他们更不能从容、沉着地面对各种转变;因此他们表现出各种焦虑不安的症状。这需要教师帮助孤独症儿童逐步熟悉变化、适应变化,建立心理安全。

  四、分解训练要求

  在训练过程中,孤独症儿童不易接受新知识,而且还容易烦躁,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固执、刻板、机械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分解训练内容,如:训练“洗手”,就可以把“洗手”详细分解为:开水龙头、洗手、抹肥皂、搓肥皂泡、冲干净、关水龙头、擦手等若干个小部分,逐步训练他们一步步去完成。

  在孤独症儿童的训练过程中还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鼓励 建立信心

  在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过程中要掌握“多鼓励”的原则,只要看到他们有细微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物质奖励,逐步建立安全感。以强化其行为。

  二、减少强迫 巩固结果

  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不要强迫孤独症儿童做违背其意愿的事。这会使其再次感到害怕、不安,影响训练结果。

  三、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训练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更要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哪怕微小的进步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0% (0)
0% (10)

下一篇: 自闭症孩子的游戏分类 上一篇: 对付高端自闭症三种方法可奏效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谈谈孤独症儿童的安全感]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