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训练感悟 > 浏览文章

拓展性的看图说话

2008/6/9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近来给乐乐做一些拓展性的看图说话。用的是一系列图片,各种主题的。

很久前的看图说话练习做得比较简单,比如这是什么地方啊?”“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啊?”“这是夏天还是冬天啊?诸如此类。

我这里所说的拓展性看图说话,是把一些认知点更加结合起来。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训练孩子的能力。不少大孩子家长都提到这个能力的重要。这个能力和注意力也是密切相关的。

能够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来听你一句比较复杂的话,是需要逐步训练的。

比如,一幅图是几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桌子上画画,桌子上有不少文具。

问题可以逐渐加深的,比如:

1这里一共有几个人啊?(点数或目测数数)
2
这里小朋友有几个啊?(画面中有一个老师、六个小朋友,要让孩子具备排除老师后再数的认知)
3
有几个小姐姐啊?(区别性别地数数)
4
穿红衣服的小姐姐在干什么啊?(要识别带穿红衣服的这个定语所指的小姐姐)
5
穿蓝衣服的小哥哥前面有一张纸,这张纸是什么颜色的啊(这个问题里面出来颜色之外没有其它复杂的认知点,但是句子长一点,需要孩子听明白)
6
里面有个小姐姐戴着红色的发带,还有姐姐戴着什么颜色的发带啊?(根据这个发带的特征去找信息)


7戴黄色发带的小姐姐,她穿什么颜色的鞋子啊?(这个和问题4是类似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回答有困难,要及时辅助陈述,不要去刨根问底问个不休,这样孩子马上就会厌倦的。

我觉得坚持这样做,是有助于孩子的能力提高的。

我用这个练习侧重的不完全是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耐心听完一个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于其它的图片,可以有不一样的教学设计。
可以把这个帖子续下去的。

现在是课间休息时间。呵呵。我刚才给乐乐上得还是这个看图说话课。

什么不见了?这个系列图片之前做过,容易的早就会了,比如自行车前轮没有了、投篮的小朋友篮球没有了。其中有一些比较难一点的,现在回过头来给他看,乐乐一眼就看出来了:钟表的10没有了(少一个10的数字)。这个做完就过去,多做无益,除非再做出难度提高的图片。

孩子的点数和目测数数,可以继续深化一下。我用几张会议室场景的图片,里面的椅子放得不是整齐的,有的只露出一个椅背,有的露出半截椅面,有的是重迭的。让孩子能够明白无误地输出来有几张椅子,比单纯清清楚楚的物品要难。一方面是视觉注意力,一方面是对物体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认识。

进而,可以让孩子数带有相同特征的东西。比如有不同颜色的椅子,让孩子说出红色的椅子有几个。这需要孩子在识别了特征的基础上挑着数。

以琳的认知卡片也在用,从以琳带回来的。

其实用数码相机,很容易做出很多图片来。相机的图片尺寸(分辨率调到最低好了,不然图片太大)。从图片网上去下载各种分类的图片也很多(比如体育类、水果类、蔬菜类等等)。

把东西放在凳子上方下方各拍照片,就可以用作教方位的图片。把几本书迭在一起,参差一点拍张照片,就用于加强版的点数图片。等等吧。
结合“5W1H”的看图说话
新闻和传播学有“5W1H”,也就是what(什么)、when(什么时候)、who(谁,什么人,也包括whom这个宾格)、where(在什么地方)、why(为什么)、how(怎样)。我们姑且这个“5W1H”看做是叙事的一个基本框架,也可以看做是孩子理解故事、理解社会场景的一个基本框架。

针对这个5W1H,我们的问题可以是:
–“
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
什么时候小朋友该睡觉了啊?

–“
谁在给小狗洗澡啊?

–“
这个小哥哥在哪儿滑雪啊?

–“
小朋友为什么要吃药啊?

–“
小朋友是怎样爬到树上去的啊?

对于普通孩子而言,不知不觉从日常生活中就自然学会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我们的孩子可能是需要一个个问题有意识地去教的。

只有把这些个问题相关的认知点掌握了,孩子才可能比较顺畅地理解故事。更不用说是自己讲故事了。

看图说话的时候,大人脑子里不妨依据这个框架,逐步把孩子的叙述框架搭建起来。当然,未必死板地每个图片都要问上述6个问题。老问孩子,孩子也会烦的。还是遵循rdi的一个原则:叙述和提问37好了。—-当然,估计不少家长是按捺不住要多问的,呵呵。如果孩子不烦,你多问几句也不妨事。

上述6个方面的问题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我们当然不要做得太死板。可以活泼有趣一点。

举例一:
看两幅针筒的图片,一幅是有针头的、一幅是没有针头的。这个图片纯粹是认物卡片,但也还是可以给孩子做一些延展问答:

–“哇塞,这是两个针筒呀!针筒是干什么用的啊?
–“
针筒是打针用的。

–“
是谁用针筒打针的啊?

–“
医生用针筒打针的。

–“
给谁打针啊?(这个是开放性的问题,孩子答得合理就成)

–“
给小朋友打针。(这个答复不满意)
–“
为什么要给小朋友打针啊?(因为上一问不满意,所以继续)


–“因为小朋友生病了。
–“
那么,医生是给生病的小朋友打针。小朋友不生病,就不要打针了。对吧?

–“
对。

–“
小朋友生病了,要到哪儿去打针啊?

–“
小朋友生病了,要到医院去打针。

–“
咦,你看这个针筒能不能打啊?(没针头的)

–“
这个针筒不能打针的。

–“
为什么啊?

–“
因为针头没有了。

简单的一幅认知图片可以这么来做,那么情景丰富一点的图片,就更有说头了。

一样不一样(找不同)

让孩子比较两个东西一样不一样,并说出不同,是一项基础认知训练。我觉得一样不一样是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基础。现在还有人在跑马山比较印度民主美国民主的一样不一样呢。

一样不一样的练习,可以和其它认知点的巩固结合起来。因为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是数量、颜色、高矮、粗细、大小等等不同的属性。

如果简单用window自带的画笔工具,是很容易做出一系列图片来的。

比如做一个高矮的对比。用一棵树的图案,截取区域后拷贝一份,做个拉伸或者缩短,就得到高矮不一样的两棵树了。

这两棵树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一棵树高,一棵树矮

如此可以继续设计更难、更复杂的。

孩子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他表达得尽量精细,比如形状一样,颜色不一样或者形状一样,大小不一样等等。

如果说两两对比是一个分析的过程的话,那么从几个候选物中找到和参照物相同的一个,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后者要有前者的基础才可以。

比如一个参照物是魔方,呈现出来的三个面有特定的色块组合。有四个候选图案,找到和参照物一样的。那么孩子就需要逐个来排除。这就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

另外,从两幅复杂图形之间找不同,是注意力训练的一个项目。让孩子耐心对比,说出不同的地方,是需要耐心的。

还有一个趣味性的做法。就是事先把连续有变化的图片放在一起,可以一张张切换。儿子,爸爸变魔术了。让孩子转过身子,然后切换一张,让他说出和刚才的图片有什么不同。比如台灯变高了。这是也是锻炼孩子的一些视觉记忆、注意力。

一个项目不能长时间做,得换着来。

游戏的多重作用

把认知点分解成桌面练习来执行,当然是很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把这些认知点融入到游戏中去,让孩子在更有激励性的游戏中来巩固这些能力,也是需要提倡的。

 游戏的目的,教认知是其中之一,其它方面的目的,包括注意力、配合力、规则理解、有完成一件事情的耐心,等等。当然,游戏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也让孩子更能投入。

 比如从一样不一样出发,就可以有些游戏来做。

 有一种方块型的积木,六个面都有图案,分别有数字、字母、线条画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等。好多块一大盒。每个字母可能都有好多块,相同的、相似的小动物也有好多块。

玩一个搭火车的游戏,规则是拿到一样的,摞到一样的积木上面去,不一样的,排在后面。先排好三四个不一样的,然后让孩子像搓麻将一样,拿一个积木,做一个观察判断,是该摞到某块积木上面,还是排在后面,把火车变长。

 逐渐变长后,拿到一块积木后,就需要做更多的观察比较。直到做完。

 做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后续处理。看火车的另一面,大部分也是同一摞全相同的,但也有一些并不凑巧一样。让孩子继续说出有几摞是全相同的,有几摞是不全相同的,不同的那一个是哪一个。比如某一个四块一摞的,让孩子说出这个小鸟是不一样的,其它的都是小马

 这些内容,其实结合了一样不一样、数量、规律、表达等等内容。

 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能力,把有些环节复杂化。

 孩子数量、规律的认知,是以后基本思维逻辑的基础。是需要用一定数量的游戏、练习来巩固的。


0% (0)
0% (10)

下一篇: 自闭儿语言训练的要点 上一篇: 自闭儿的行为问题 上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拓展性的看图说话]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