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结构化教学法

2008/5/27 来源: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 作者:张俊芝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在讨论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时,结构化教学是一个被人们议论过多次的一个话题。国内不少学者及专业人员在其著作中都提到了结构化教学。“孤独症儿童通常需要高度结构化的教育程度,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杨晓玲);“孤独症儿童缺乏主动学习和与别人交往的愿望,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有计划的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王书荃)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教学法?它能给予孤独症儿童哪些方面的帮助?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本文将对以上几个问题作简略的介绍。

一、什么叫结构化教学法
    结构化教学法是由美国北卡罗拉纳州大学精神科学系的一个专门研究、支援和推行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部门在“自闭症与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中提出来的。(这个教育计划简写为“TEACCH”)结构化教学法,也称系统教学法,(Structuared Teaching)就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学空间、教学设备、时间安排、交往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作系统安排,形成一种模式,使教学的各种因素有机地形成一体,全方位地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学习。
    结构化教学法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优势:视觉辨别及记忆要优于听觉的辨别及记忆。也就是说,孤独症儿童对看到的东西比听到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同时结构化教学法又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诸多困难:由于言语障碍,听不懂、记不住较为复杂的内容,理解不了老师及家长的需求,还由于他们对非口语信息(面部表情、手势等)接收的困难,不太可能从面部表情及手势这些帮助理解的线索上得到什么信息,多数儿童在学习字词方面也有特殊困难。结构化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运用实物、图片、像片、数字、文字这些可视性强的媒介来标明要学习的内容及步骤,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思想的扬长避短的原则。

二、结构化教学法的5个组成部分
   结构化教学法的5个组成:(一)视觉结构;(二)环境结构;(三)常规;(四)程序时间表;(五)个人工作系统。

(一)视觉结构
   视觉结构就是把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工作程序作适当的安排,使儿童无需用言语,只用视觉的辨别,便能明白和理解学习要求。视觉结构又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视觉清晰显示;2、视觉组织;3、视觉指示,视觉清晰显示就是把学习中重要的资料或物件部分清晰显示出来,以便于儿童辨认。例如在进行分类练习时,若以物体的形状不分类,则要突出物体的形状,选同一色的物体;若以物体的颜色来分类,则要选择有醒目颜色的同一形状的物体,以此来突出分类的重点,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又如,为使儿童能较容易地看到并辨别出自己的座位,放置个人用品的地方,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椅子上或个人用品橱上贴上不同颜色(根据儿童的喜好来选择)的纸,上面贴有他们的照片或写有他们的名字。总而言之,用颜色、形状及各种形式的醒目标签标出学习的重要资料或物体部分,是视觉清晰显示的重要点。视觉结构的第2部分是视觉组织。视觉组织就是物件和空间的组织安排方法,有序的组织安排,使儿童能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涉及的地点、材料、步骤等。例如要儿童完成剪断4条5公分宽的纸条的目标,就可以把所需的学习材料作有序安排:纸条、剪刀都放在一个大长方形的托盘内,并置于儿童够得着的工作桌上的左上方,4张纸条分别用曲别针顺序排列地夹在一张硬纸板上边,置于大托盘的左上角,剪刀放入一个小盒内,置于大托盘的右边,在纸条及剪刀的下方则放一个空盒作“完成盒”,用来盛剪碎的纸。这种安排,使儿童可以清楚地看见纸条及剪刀,并且知道要剪4张纸条,剪完后的碎纸要放在空盒内。这种有序安排使儿童操作起来也相对地方便。如果把这些学习材料无序地散放在工作桌上,势必增加教学的难度(老师需要用语言地解释儿童要完成的目标)和儿童学习的难度。(儿童不明白要干些什么,要完成多少)当然如何按步骤地去完成目标,开始之初,仍需老师帮助(手把手地教)。又例如要儿童清扫地面或擦拭桌子的目标,就把儿童要清扫的那块图用线条划分成四小块,如图:

1

2

3

4

    儿童一看便了解要完成工作范围和按1234的顺序去做。视觉结构中的第三点是视觉指示,视觉指示就是利用文字、图片把要完成的工作安排成为一个模式,说明工作的内容及步骤,以便儿童按照指示去完成工作。比如在职业劳动训练中和家居生活中,借助视觉指示的说明就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较快地掌握一些技能,养成好的习惯。比如要教会儿童如何使用洗手间及处理好个人的问题,就需要为儿童把每个步骤都用文字和图画标明出来,并教会儿童去依照指示做。又如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用视觉指示来帮助儿童,家长不必每天都去提醒他,而是让他自行按指定的模式来完成。儿童明白了怎么做,会减少他的焦虑情绪,管理也相对容易些。视觉指示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安排的,这样儿童不仅会养成寻找指示并按指示完成工作的习惯,而且还会慢慢培养适应改变的能力。



(二)环境结构
   环境结构就是用清晰的界限为儿童划定不同的活动和学习空间,以便儿童了解活动,学习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教室,除了有用来学习的空间,还可以划分出儿童自由玩耍的范围、个别辅导的范围以及工作程序表放置、衣物放置的范围等。如果教室的空间太狭小,无法安排很多的活动区域,则可作变通处理。如课桌既可以用来学习,又可以用来当餐桌,只是需要铺上一小块桌布作为标记就可以了。在家庭生活中,为了培养孤独症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也用纸条划出,用文字和图画标出儿童的活动范围及放置个人用品的地方,并引导儿童按要求做。这样,儿童会慢慢了解家中哪些地方可以玩,哪些地方不可以去,他的学习用品、玩具、衣服应从什么地方去取,用完后再放到哪里。这样家庭生活也会平和有序些,家长也不必为这方面的管理多费精力。



(三)常规
   常规就是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及规律。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起有意义及有次序的行为习惯,无疑地会给他们的学习和建立为人接受的良好行为带来好处。一个极有秩序及安排得当的学习环境,儿童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做事。比如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是跟老师打招呼、问好、然后到固定的地方去看当日的程序时间表(课表),取下第一个程序卡,再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家庭作业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等老师来检查。这样就避免了因不知要干什么,无所事事而产生的无意义行为:绕教室转圈或到处敲打等。低龄的儿童也同样可以帮他养成学习的习惯,来到教室就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等老师来点名,然后由教师带去活动。常规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建立做事先后顺序常规。如先洗手,再拿东西吃;先学习,再玩耍;先工作,后得奖励;先经允许,再行动;先付钱,再取商店的物品;先看指示及说明,再做事等。2)建立完成工作的常规,建立完成工作的常规就是通过训练让儿童建立起工作是会完成的,完成工作后就会有奖励或报酬的概念,以此来促使儿童努力完成任务。建立完成工作的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给出确定的任务,要求儿童把给的材料全部用完或全部从工作筐(篮、盒)中取出,即表示工作完成;或者划定一个工作的范围,如写字、清扫地面等,写完了规定的半篇或一篇字;扫完了规定的一块地面就表示工作完成。b)当某项工作的工序全部完成之后,把物件放到特定的地方;盒子、筐子、篮子里(完成篮或完成筐)即表示工作完成。如要儿童折餐巾纸,儿童把老师给的20张餐巾纸按要求折好,装进塑料袋中,并一一放入完成筐,就表示工作完成。又如写字、画画,写完画完之后把笔放入笔盒中,就表示工作完成。c)用形象化的时间作提示。有的工作或活动无法以量化的形式来表示结束,便可以用一种信号(视觉或听觉的)来表示。比如儿童自由活动时,可以用发声计时器或哨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声,活动便结束。又如儿童作插片练习,可以在他面前放上一些小夹子或小硬纸块,一定的时间过去,便把小夹子或小纸片一一取走,当全部夹子和纸片全部拿走时,便表示插片活动结束。3)建立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工作步骤常规。孤独症儿童往往不知道一件工作从什么地方开始,这时用视觉讯号作出指示,便于工作于指导他们较好地完成任务。如写字时,便在写字本上先给儿童写出字头,并用箭头→标出从左到右的方向。清洁桌面便把桌面划分为四小块,并标上序号,再用箭头标明运行的方向。这样能减少儿童的焦虑,能情绪安定,专心独立地进行活动。4)学会看个人时间表,通过训练培养孤独症儿童在每天活动开始之前看时间表的习惯,以便他能了解个人活动的内容,时间及先后顺序,把精力放在要做的事情之上。5)根据个人工作系统中的安排去工作。

(四)程序时间表
  程序时间表就是对儿童的每日或某段时间中所进行的活动,以及这些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可以说是课表或活动表。常见的程序时间表有两种:一种是全日流程时间表,即每日每项活动的时间表,一种是个人工作时使用的工作程序表。这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要,按照个别教育计划制定的程序表。如图:

小浩的上课程序表

9:00—9:30

9:40—10:10

10:10—10:25

10:25—10:55

早操

一对一教学

休息、加餐

小组语言训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程序时间表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程序时间表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总表,另一部分是程序卡,即把每一个程序做成一个卡,便于儿童按排去抽取。如上表,小浩的上课程序表有4部分内容,除了那张总表外,还要把每一部分内容做成一张张卡,共有4张程序卡。2)程序卡要一式两份,一份贴在(插在)总时间表或程序表上,另一张则要贴在期望儿童进行活动项目或地点上。3)时间程序卡可用实物、照片、图片或文字来显示。用什么形式更合适要根据儿童的能力及兴趣来设计。a)儿童能辨认文字或数字时,可用文字或数字作程序卡:

早操

休息

小组

b)如儿童对触觉的辨别特别有兴趣时,则可选用不同质地材料作程序卡,比如绒布、砂纸、光纸等,上面有文字、数字或图画。c)儿童只能辨别照片或图片时,便用这些照片、图片做程序卡。d)如果儿童只会配对实物时,可用实物贴在卡上作程序卡,或把实物放在桌子上,让儿童拿取。4)教会儿童使用时间表及程序卡。儿童在开始使用时间表及程序卡时,需要一定的协助。首先教会他怎样去看时间表并取程序卡,然后再到要活动的地方去找另一张程序卡,使之配对,待儿童逐渐掌握了时间程序卡的使用后,便可以减少帮助,以至于最后养成每日工作之前去看总表和取卡的习惯。卡取完了就表示全部工作结束,这样也能帮助儿童建立工作完成的概念。5)训练初期,时间表及程序卡的活动项目不宜太多,可安排2—3个项目,待儿童掌握以后再逐渐增加项目。6)程序时间表不仅在学校可以使用,在家庭中也照样适用。家长对儿童的课余时间及周日、假日活动都可作一个安排,并制成程序表,贴在儿童看得到的地方,使儿童养成做事先看表、再行动的习惯,这样管理也容易些。



(五)个人工作系统
    结构化教学法的第5个组成部分是个人工作系统。它是指为儿童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个人工作系统包括了结构化教学法的各要素:视觉结构、环境结构、常规及程序时间表,再加上特定的教学材料安排,便建立起这个系统。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具有独特性,集体环境的教育训练必不可少,而个别化的教育训练更需要。因此,无论是学校、训练机构还是家庭的教育训练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需要,为其制定安排有针对性的个人工作系统,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结构化教学法对孤独症儿童有什么帮助
   结构化教学法从解决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困难出发,充分利用可视性媒介来帮助儿童,可使孤独症儿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益。
    (一)结构化教学法可帮助孤独症儿童较好地理解学习环境及教导者的要求。孤独症儿童往往缺乏理解学习环境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不理解别人对他的期望和要求,不知道事情如何去做,不知道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也不知道自己的表现与奖励的关系。认知的缺陷使他们不了解这些学习规则,言语交流质的缺陷使他们不可能通过交流去理解这些学习规则,抗拒学习的行为往往由此产生。而结构化教学法有组织,有系统地设计了教学环境,就能帮助儿童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要求,掌握其中的意义及教导者的要求,从而避免了很多行为问题的产生,最终使儿童能较容易地独立跟上环境的要求。
    (二)结构化教学法可帮助孤独症儿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孤独症儿童学习上的另一大难题。他们对某些感觉刺激(听觉、视觉、内部引发的刺激)有更大的兴趣,常会因一种声响或墙上的一些线条、地上的小纸屑、周围的某种颜色而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内部引发的刺激,会使他们笑个不停或者突然变得紧张。结构化教学法由于对工作内容及步骤有醒目视觉提示和有序的安排,就能帮助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从而减弱了某些与学习无关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三)结构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孤独症儿童有组织、有次序地完成工作能力,他们既不会计划,也不会独立地去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比如周日和假期如何安排,每天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如何干他不会考虑。这时候借助一份精心设计的程序时间表就能帮上大忙了,儿童在家长的指导下便可以按工作程序自行跟上学习的每一步骤,不需要家长更多的言语提示或其他辅助,从而能慢慢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四)结构化教学法有助于孤独症儿童情绪的稳定。在训练中,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是否稳定是能否完成训练目标的关键。结构化教学法把与学习有关的资料、物品及工作步骤作了系统的安排,并且有醒目的视觉指示,在老师的帮助下,儿童能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完成训练目标,情绪也不容易出现大的起伏。

四、结构化教学法的使用
    在运用结构化教学法时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
    1、结构化教学法针对的对象是那些不适应学习环境的孤独症儿童,或者学习新事物有困难的儿童。
    2、应注意结构化教学法的变通。结构化教学法的使用并不是一层不变,当儿童不断进步,已掌握了某种技能,会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时,部分结构化教学的策略就要慢慢改变,以避免新的刻板行为产生。比如完成工作“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的常规,如果儿童已熟练掌握,就可以不一一把物品放在工作盘中,而是让儿童根据工作程序表的指示去寻找需要的物品,以增强他独立辨别、选择的能力。又比如“完成篮”的使用,在儿童已经建立起工作后要把物件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这个概念,便可以把完成的项目放在桌子的一角。
    3、关于“程序时间表”的使用,程序时间表因儿童的认知水平不一样而有不同的记录方式,但随着孤独症儿童能力的提高,记录的方式也要随着改变。最低水平的是使用物件(实物)来提示,再依次是像片、图片、文字。一旦儿童掌握了一定的文字,便可训练他们使用记事本以写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及顺序。个人使用的工作程序表也是如此,视儿童能力的提高,逐步使用学生手册来记录要完成的各个项目。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帮助儿童用记事本记下周日、假期的每日安排,以免忘记,或事先没有告诉儿童引起他情绪的波动。
    4、结构化教学法的局限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儿童的全部问题,也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对所有儿童都适合。结构化教学法也是如此,它只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学习方面的某些困难以及言语沟通的障碍而采取的相应策略,既有它的可行性,又有它的弊病和局限。按照结构化教学法训练儿童,可使儿童养成有序工作的良好习惯,能较好地完成学校任务,也避免了管理上的一些麻烦;但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不当,又容易使儿童产生新刻板行为。因此在使用结构化教学法时,“针对性”与“变通性”是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结构化教学法]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