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孩子,你为何如此“自闭”

2008/12/8 12:56:49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患自闭症的小孩
  3岁的小伊森患有小孩自闭症(孤独症),父母带他来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进行心理评估。他对中心的测试室里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没有丝毫兴趣,却独自站在一面双面镜前凝视、抚摸、亲吻镜子里的自己。

  在小伊森17个月大的时候,他遭遇了几次中耳发炎及一次流感;此后他的语言学习能力就突然减退。在娱乐室里,他只顾玩自己的,丝毫不注意在同一个房间里的任何其他人;只有当医生弯下腰去逗他时,小伊森才露出一点点呆痴的笑容,用他那惊恐的蓝眼睛扫视一下医生。

  难题有所突破

  60年前,自闭症被首次鉴定;到现在,该病症依然是儿科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病因依旧没有找到。近些年来,众多的研究者开始大举进入这个课题,试图解开这个疑团。

  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侧面向我们提供了解开疑团的线索:大脑的机构可能会导致自闭症。譬如,它可能导致患者注意其它物体胜过注意人的脸孔。基因学家从基因角度进行探讨,先进的脑部扫描技术表明——自闭症患者在出生后的某些阶段,大脑体积要比正常同龄人的要大,所以,自闭症可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科学家们说,当今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所接受的都是行为疗法,如果这些取得进展的研究能带来新的、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那么行为疗法将退居二线。

  社会更多关注

  据科学家们估计,美国至少有425000名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科学家们试图从各方面帮助他们,如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向他们提供各种咨询、向他们宣讲友谊和关爱等。

  传统的观点认为:小孩自闭症是一种小儿精神分裂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利奥•科勒,在1943年曾就此发表过论文,他在论文中提到:患自闭症的小孩通常有强烈的独处、动作单一的欲望,于是表现出诸如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或有自残行为,他们通常出现在家教很严的家庭。

  但是,一些旧的观点——诸如研究者们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自闭症是冷酷的母亲、敷衍了事的父亲的产物等不再被大众所接受;研究者们更相信自闭症的起因来自基因及大脑发育紊乱,当然与婴儿期的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政府向“国家卫生研究院”自闭症研究项目的投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1993年的投入是960万美金,而2003年,投入达8130万美金。

  婴儿期就有前兆

  在自闭症病例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数目的4倍,基于这一现实,英国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西蒙•科恩博士,对此做出了大胆的推测:自闭症是‘极端男性化’的表现形态。但这还只是推测,有待科学的验证。

  目前在美国,对新生婴儿进行有关自闭症的识别研究已经被认可。通过对婴儿洗礼及周岁生日录像的研究,研究者能从中找到有关潜在自闭症患者的一些前兆。

  杰拉尔丁•道森是华盛顿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她在研究中发现:小孩在8-10个月大时,如果他/她经常不能对父母的呼唤做出应有的反应时,日后就极有可能成为自闭症患者。杰拉尔丁说:“即使是更小的小孩,只要你呼唤他/她的名字,他/她也会回过头来看你的!”在小孩1岁开始学走路时,患有自闭症的小孩就会有不同于正常小孩的表现,如:通常很少和他人有眼睛的接触、交流;不会用手指认周围的物体或人。

  小孩自闭症的另外一些共有的显著特征有:语言发展滞后于同龄小孩;缺乏和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行动或动作呆板、僵硬等。但是研究发现,小孩的天性及缺乏能力的程度各有所不同。

  康复有可能

  一些患自闭症的小孩可能会在普通的学校就读;而另外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小孩,则不得不接受专门的护理。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能流利地讲话,而更多的是木讷寡言。有一些属于完全的自我封闭,另外一些人通过学习和辅导,则可能成功地摆脱困境,成为正常的人。

  研究表明,有15-20%的儿童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能彻底恢复健康,长大以后,能和正常人一样拥有独立的生活和工作。

  知识≥能力

  阿密•克林博士,是耶鲁大学的儿童心理和精神病研究中心的副教授。他们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自闭症患者,通常比较聪明、知识渊博、并在一些领域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们缺乏应有的机灵——难以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克林博士说:“他们可能熟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货币,但是他们不会去麦当劳买一个汉堡并正确地数清楚找回的零钞;他们可能对交通图非常的熟悉,却无法独自正确地搭乘公共汽车。”

  难以融入社会的原因

  克林所在耶鲁大学研究中心为了研究“为什么自闭症患者是如此难以融入社会”这个问题,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跟踪眼球运动的装置。该装置非常隐蔽、藏在棒球帽的边缘,参加试验的有患者、也有正常的小孩,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参加试验。他们同时观看同一场电影,试验结果发现:正常小孩的眼光更多的是集中在演员的眼睛,而有自闭症的小孩的眼光则集中在画面中的其它物体或演员的非眼睛部位如嘴巴等。

  在电影中,有男女主人公接吻的镜头,正常的小孩注意的是演员的拥抱,而自闭症患者却把眼神集中到了他们后面的门把手上。

  众多的研究表明,患自闭症小孩的大脑生来就与众不同,所以他们感知外界的方法就不会和常人一样。克林博士说:在小孩正常的发育过程中,被注视、感知他人的存在、寻找他人是小孩和成年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如果这种交互式的沟通无法进行的话,情感的正常发育就难以为继。

  大脑梭状回比较“懒惰”

  凭借脑部扫描技术、快速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等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意识决定行动。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罗伯特•斯库兹副教授说:“我们所观察的事务和所知道的是紧密相关的。”自闭症相关研究表明,患者通常难以分辨和记住别人的容貌;见到不同的脸部特征时,正常人脑部的梭状回(fusiformgyrus,人脑的一小部件)就能做出相应活跃的反应,而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在不熟悉面孔的刺激下,他/她的梭状回也不会有活跃性的反应。

  斯库兹教授说,自闭症患者识别面孔的方法似乎和常人的不一样,正常人通常能更好地识别摆放端正的面孔,而自闭症患者则比较善于识别倒置的面孔,这是最近在西雅图召开的美国科技进步年度报告会上,来自华盛顿大学的道尔松博士所作的报告。道尔松的同事也作了相关报告,主要意思是: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患者,当他们看到脸谱时,他们用来识别物体的脑半球是活跃的,但是他们的梭状回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母亲的照片时,梭状回却能立马被“激活”。

  梭状回也可以被“唤醒”

  伊莎贝尔•关希博士是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助教,她去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认为:事实上,梭状回并非会对脸孔都有所反应——它能对主体所关注的或曾经仔细辨认过、比较熟悉的一切事物有反应。关希博士就此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反复向患者出示虚构人物的素描画,当他们能把每一张素描画与其它的区分开来时,他们的梭状回能对每张熟悉的画做出反应;另外,当她请汽车专家辨认不同的汽车时,他们的梭状回区域的活动也很活跃。关希博士不认为这两类试验中的现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耶鲁大学和其它一些大学的研究都表明:通过训练,患有自闭症的小孩辨别脸孔的能力是能够提高的。同时,耶鲁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对别人脸孔漠不关心、没有丝毫兴趣的小孩,通常是自闭症患者。这里面是否有什么本质的关联?于是,他们推测:梭状回是“社会脑”的一部分,它和人的恐惧、害怕、焦虑高兴等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脑比别人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康勒博士在早期的研究中就发现,自闭症小孩的脑袋普遍比正常小孩的要大;现代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在200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学教授埃里克•夸希松和他的同伴发现:年龄在4岁的自闭症患者大脑内灰色物质的体积有所增加,该区域是神经元细胞的集中地;而包含神经纤维的白色物质的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膜(薄膜的主要成分为髓磷脂)。

  2003年,夸希松教授在美国医学会的杂志上发表了另外一篇相关文章,文章说:自闭症患者在出生时,其头部要比正常孩子的头要小;但在1-2个月及6-14个月时,他们的脑袋会有“突然并过量”的增长时段;进入青春期之后患者的脑袋和常人的差不多大小或略小。

  不同解释

  曼纽尔•卡萨诺瓦博士是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神经病理教授,经过研究他发现:自闭症患者和常人相比,其穿透大脑各皮层的迷你神经束的数目要多一些;并且,组成病人神经束的神经元形状大小变化也较大,常人的神经元则比较均匀、大小差别不大。

  卡萨诺瓦博士就此建立了自己的理论:迷你神经束的增多可能导致兴奋,即“信息流”过大。

  匹兹堡大学的精神及神经学教授南茜•米希娜认为:自闭症的病因并不是处于控制情绪深层结构区域,而应该处于更高级的大脑神经区域。她说:“从20年前我一开始研究自闭症,我就认定它的病因在大脑皮层,是一种典型的认识障碍。”

  遗传的产物?

  在1964年,英国的一个叫伯纳德•瑞兰德的心理学家,把自闭症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境界。

  他自己也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孩,他认为:自闭症和后天的抚养关系不大,造成该病的原因是基因在作怪!当时,人们对他的观点莫衷一是。

  如今,更多的专家认同瑞兰德的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闭症是由遗传决定。研究发现,如果一对夫妇生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小孩,则他们的下一个小孩还是自闭症的概率为2-6%,这个几率是平均几率的100倍左右。

  在很多现实的案例中,大多数的人认为自闭症是复杂的基因遗传,更是各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剑桥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认为:“患有自闭症的人之所以会得自闭症,是因为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得到了相关特殊的、易患病的基因。”

  也有一些研究者正在试图寻找引发自闭症某些具体病状的基因。

  锁定致病基因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丹尼尔•吉斯文德博士,正试图研究自闭症儿童和其家庭成员的基因,希望能找到导致儿童语言发展滞后的基因。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什么基因能导致自闭症。但是,这些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已经被锁定,即2、3、7、13、15号及X染色体。

  因赛尔博士是美国“精神健康国家研究所”的专家,他说:“我个人认为,解开自闭症疑团的时刻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在20年之内,我们即使不能找到所有导致自闭症的基因,其中最为主要的基因肯定能被我们发现。”

  同时,自闭症并非百分之百的源自遗传;在某些环境,譬如宝宝尚未出生或还不到1岁的那段时间里,兴许没有必要改动DNA、只要改变某些基因作用的方式,就足以减缓或消除其日后的自闭症。

  研究还在黑暗中摸索

  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发现必然能导致自闭症的单一因素;同时,有好几个研究小组试图证明:自闭症是环境的产物。哥伦比亚大学启动了一项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挪威100000名孕妇进行追踪研究——记录她们所处环境的影响因素,如病菌感染、接种疫苗、重金属的接触情况及产前各方面的精神压力等,希望能从中获得有利的论证。

  或许,在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要想把基因研究、大脑研究以及自闭症患者所在的纷杂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加利福尼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大卫•阿摩勒的话,值得我们深思,激励我们去努力:“在一定意义上讲,在自闭症方面,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
0% (0)
0% (10)

下一篇: 给我们孩子一个“家” 上一篇: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孩子,你为何如此“自闭”]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