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走出孤独

2008/12/8 12:55:58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央视国际
  有人说,孤独症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却怎么也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这些孩子若无机会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将成为终身残障。若他们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获得痊愈或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在中国,“孤独症”已经归入残疾的范畴。专家指出,目前全国有千分之一的儿童患有精神残疾,其中主要是孤独症。估计全国孤独症患者有近百万人。虽然从1994年我国教育部门已开始逐步注意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但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多为民办机构,并且数量十分有限。这是孤独症患儿家长们长期以来担忧的困扰的问题。


  本期《交流》的嘉宾陈持,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她的儿子灿灿生于1998年4月1日。2001年1月,灿灿被确诊为“孤独症”,从那时候起,为孩子康复并得到受教育训练的机会,陈持开始了艰难而不懈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她辞去了心爱的工作,带着孩子奔走于各地。几年里,她接触了许多与她处于相同境况的家庭,并开始了“孤独症”教育训练的学习和研究。几年之后,她在广州创办了一家专业“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机构,并于今年初,受四川省政府邀请,回到家乡成都创办“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机构。


  谈到孤独症的症状和早期诊断问题,北医六院的儿童孤独症专家杨晓玲说:“儿童孤独症实际上是一种叫做心理发育障碍,跟通常所说的孩子不理人、孤僻不完全一样。它的症状的突出表现是幼儿的目光不追随父母,也没有语言或躯体语言的交流,比如说跟爸爸妈妈对笑,藏猫猫。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发育较晚,讲话多为自言自语,且与正在从事的活动不相关。第三是孩子的动作重复刻板,着迷于某种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比如锅盖、马桶刷子等,可以一个人玩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孤独症一般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症状突出表现是在三、四岁的时候,所以有些粗心的家长就没有比较早地辨别出来。早期诊断语言是一个方面,另外跟父母、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和交流中也可以观察出来。”


  中山三院的儿童孤独症专家邹晓兵指出:“孤独症孩子的教育绝对是一个团队的概念,需要老师、家长、医生的紧密配合,还需要社会的普遍关注。比如说我们今天做这个节目就是让很多人了解孤独症是怎么回事。不是你们认为的不说话的孩子就是孤独症。他们又与弱智孩子不同,形象上(比弱智孩子)漂亮多了,一个个真是仙女的孩子;但教育的难度也大多了,需要一对一的教育训练。”


  现场观众和孤独症患儿的家长也纷纷发言。一位母亲说:“我的孩子是在三岁时在北医六院确诊为孤独症的。我当时从内心深处很难接受孩子是这样子,从医院回家,我整个路上都是哭着回去的。我呼吁社会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机会,减少一些歧视。”另一位观众说:“我特别呼吁我们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在完成我们高等教育扩招之后,在完成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普及之后,该为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做些什么了。”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走出孤独]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