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行为矫正 > 浏览文章

关于常见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2007/7/30 11:00:00 来源:安安教育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还是要再重申的一点就是:问题行为孤独症儿童功能性障碍的外在表现行为,也是孤独症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他是由于自身的刺激因素或是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生理需要或情感需要,于是就表现出我们所认为的问题行为;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的同时更应注意对他正性行为的训练,让他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或排泄;不要过于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更不要为孩子的问题行为而极端苦恼甚至盲目采取极端行为(打骂孩子),你越是把它看成是一种很严重的问题,那它真就变成一个那样的问题了,事实上它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严重。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环境(家庭、学校、房间)、人(家长、老师)。环境和人能造成孩子的行为;环境和人的改变也能促成行为的改变。我们在采取任何的问题行为处理方法之前,一定要先检查是否有其它因素在导致和加强该行为:【生理原因】如:一个孩子打自己是否是因为有中耳炎(健康因素)。【环境】如灯太亮,椅子不舒服等。【课程】如孩子扔东西是不是因为课题太难了。【不当强化】强化物选择不当或强化不及时等。广泛地考虑到所有影响行为的因素,进而改变整个行为的形态。饮食习惯,睡眠,娱乐活动,噪音和气温,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程度,家庭的人口密度和活动空间等等,看似无关紧要,但这些因素不只是生活品质的问题,也是制造问题行为的温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孩子的哭闹行为通过处罚和其它的方法处理后消失了,但过了两、三天他又出现了尖叫和经常大笑的问题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析行为出现的整个生态环境因素,学会去改变环境和人的因素进而去影响问题行为的改变。

  在对问题行为做出处理之前,首先要进行功能分析,找出行为的三个因素,然后进行处理。这三个因素是:A前事(行为发生之前有什么事情发生);B行为(问题行为的表现);C后果(行为发生后个人得到什么后果)。

  功能分析的用意是找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亦即审查在哪些情况下问题行为比较容易出现,同时断定那些因素会使问题行为一再出现。功能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找出行为的先兆和前事,然后我们可以做防范的工作。处理问题行为的上上之策是防范于未然:第一、一旦先兆的行为已出现,就要尽快处理,如果等到大发作才处理就会事倍功半。第二、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问题行为发作的刺激要尽快地找出来,而且尽快的修正。第三、找出一系列的前事来引发适当的行为因而取代不良的行为。适当的行为可加以扩展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防范,孩子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我们要及时地分析该行为的功能,并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做出不同的处理。一般的问题行为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1、引起别人注意。2、逃避/回避。3、用以作为情绪上的发泄。4、自我刺激。5、强迫。6、生活单调无聊以满足生理需要。

  那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采取一定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注重培养正确的行为】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表现,即有他们内在生理需求的原因,也有与外界沟通不良的原因,面对孤独症儿童时,首先要认识到帮助他们用正常的、别人能够理解的、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达到情绪释放的目的。错误的做法往往是:只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阻止、惩罚和抱怨,总是在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忽视了帮助孩子学会应该怎样。例如:孩子在尿裤子了,不应对他说:“不要尿裤子”,而应该化精力去教他学会在有生理需求时会说:“我要尿尿”或适应到厕所大小便。【注重对正确行为的奖励】要消退孩子的问题行为,须从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开始。在培养正确行为的过程中,对于孩子配合性的表现给予及时奖励,这是行为训练的核心原则。让孩子知道出现正确行为就会得到愉快的后果这一联系,辅以对其问题行为的惩罚性处理,使他感受到是非的存在和界限。例如:对于尿裤子的孩子要注意带他到厕所去,一旦在厕所完成小便,立刻给予夸奖:“真棒,真是个好孩子!”并在之后给他喜欢吃的东西或是喜欢玩的东西。【各种处理方法,以忽视法为最先】对于孩子出现的正确行为给予及时奖励,而当孩子出现不正确行为时,采用忽视的方法是首选的,特别是当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是以引起他人注意力为目的时。在这种情况下,大人的注意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的奖励,因此只要适当减少对其不正确行为的注意,孩子的行为就会开始减少。在采用忽视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应切记要忽略的是不好的行为,当同时也要注意或强化好的行为。实践证明,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效果会更好。※要持之以恒,坚持原则。在消减一个不正确行为时,往往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很艰难,因为孩子会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得到以前多能得到的注意在这个阶段中家长最难坚持,但只要坚持才能奏效;只要过了这一关,再辅以让孩子用正确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他的不正确行为就开始减少。※当孩子的问题行为严重到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时(用头撞地、用手用力打头等),这时我们可以过去严厉地警告,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也可以轻拍他的手或轻弹他的手,表示处罚。此刻,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挑衅性行为很快会消失,只要大人不给予过分的注意。【正确运用隔离法】包括视觉隔离、在特别区隔离、墙壁隔离、墙角隔离、在隔离室隔离、在地板上隔离等等。有些时候,孩子因求得大人注意所表现出来的不当行为,可能包括撞头、摔东西,或是抓人、踢人、等等,对这种较危险性的动作,就不得不注意,并使用隔离的做法。当孩子出现严重不当行为时,立即把他带进一个环境单一、安静且无危险物品的屋子里,告诉他因为他不乖才被关进屋子里,等一段时间,当孩子的行为平息些,才将他放出来。当我们的孩子在受到环境的刺激而大发脾气时我们也可以采用隔离法。【其他处理方法】寻找一个替代物品:当孩子对一个不适当的物品或动作表现出特别依恋时,我们就寻找和培养一个替代物品或动作(健康的、有益的)。比如有的小孩子对肥皂表现出特别依恋,整天拿着肥皂玩甚至把肥皂放在嘴里咬。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寻找一个令他比肥皂更依恋的东西比如“天线宝宝”画报;找一个有香味的巧克力让他咬。有条件的运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比如吐口水,你可以罚他做有限制目标的运动,比如做50个蹲下起来、做3分钟的单脚站等等。厌足法:比如孩子出现一让他涂色就撕纸的行为,我们可以拿来一些纸让他不停的撕,直至他厌烦为止。其它的诸如体罚(柔和的)、有条件的罚看、补偿性纠正、正性练习矫枉过正、局部的器械限制、化学控制等等方法,依孩子的个体和条件尝试使用。

  当我们在提出功能假说(功能评定,假设行为的功能)和施使行为改变方法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是有效的,如果无效就要立刻改变处理方法。※会不会引发其它不良行为或影响良性行为。※会不会比需要改变的行为有更多不良的后果。※具备操作的时间和环境条件(比如采取隔离法要注意安全性,采取有条件的隔离)。

 

  我们要学会采用以下各种不同的强化方式。它们被用来帮助一个孩子(如果他或她有太多的负向行为而不能做出某个正向行为)增加发生正向行为的能力。

  【强化另一行为】(DRO):

  经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出他是有障碍的,他便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注意。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他们的负向(即常说的“不正常”)行为而不是由于他们的正向行为。例如:一个扔东西的孩子要比一个正在做作业的孩子更容易引起注意。DRO是一种方法以使孩子只有在他不做出负向行为时才能得到强化。这样孩子逐步学会只有正向行为而非负向行为,才能使他或她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举例:要求一个爱扔东西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不出现扔东西现象。将钟表定时五分钟,如果没有扔东西,在这段时间内他会得到强化。通过逐步延长设定的时间以巩固他扔东西现象的下降趋势。

  这种方法使用于负向行为发生频率高的孩子。DRO告诉我们,在这种高频率负向行为情况下,应采用的不是去注意他/她又做错了什么,让他/她总是受到责备或阻止;而是注意他/她的负向行为之间的间隙是否在延长,达到所设定的时间(如:五分钟)如达到就要给予奖励(强化)。

  【降低频率的强化】(DRL):

  有时负向行为出现频率高,以至无法设定一个时间段。(例如:一个孩子会在一天内成百上千次地弄出某种声响)。如果以该行为不出现为强化标准,孩子可能根本得不到强化奖励的机会。在此情况下DRL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使用DRL时,预先设定一个降低的频率指数,并以此为标准决定是否给予强化,这样使孩子有一个机会得到强化。尽管该行为还在出现,但只要这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在降低,如:从间隔3秒钟到5秒钟,就应对其进行夸奖。当频率降低到一种成度使得时间设定成为可能时,将DRL转变为DRO。

  举例:一个在五分钟内发生病20次非交往性噪音的孩子,在他的频率减低为

  15次或更少时即可获得强化。待频率继续降低时,强化的标准提高为只出现10次或更少。当孩子得到强化的标准提高到只有五次时,转而使用DRO。

  【不相容行为强化】(DRI):

  障碍儿童之所以有负向行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可以干什么。DRI是一种方法,它使强化转移在那些与负向行为没有关系的行为上。如:完成一个拼板与四处乱跑没有直接联系。但我们可以让他(她)去完成一个拼板或其它较能接受或做到的活动,(哪怕他/她是在辅助下完成的,就可以给予强化(奖励))。用这种方法,是帮助孩子因其所进行的活动有得到强化的机会,并且可以用此抵消出现他/她的负向行为如:到处乱跑的机会。

  举例:一个总是到处乱跑的孩子会在他按要求坐着完成拼板或其它活动后得到强化。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出现多次,但它能促使孩子逐渐学会只有按要求工作,而非乱跑,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同功能行为强化】(DRA)

  与DRI类似DRA是使强化的出现与一个正向行为的出现连系在一起。该正向行为与某种负向行为有同样的功能,因此可以取代他/她用负向行为达到同样效果的可能性。例如:在做一个较难的活动时,孩子会因为畏难而发生情绪变化,如大叫大闹,或设法跑开,或扔掉桌上的东西,甚至掀翻桌子其实这些令我们感到头疼、不可接受的行为却是他/她用来表达自己因不会做而不知底知道该怎么办的方式。如果训练者此时及时在他/她发生负向行之前教孩子用说出“帮帮我”寻求帮助,同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以避免他用掀掉桌子上所有的东西而达到同样的效果表达自己。

  注:使用强化手段时,及时性和持续性是关键。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关于常见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