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疗育指南 > 浏览文章

智能受损新生儿 有药可医

2005/11/14 16:30:30 来源:httpwww.dale.nhctc.edu.tw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记者胡宗凤/高雄县报导

    高雄长庚医院研究发现用来治疗巴金森症的多巴胺药剂,因为能刺激增强大脑神经与神经交界突触的传递功能,也可用来治疗改善因缺氧等导致智能受损的新生儿,改善他们的智能。


    这项「老药新用」主要研究者为长庚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杨生湳与高雄长庚医院脑神经科主任黄立同,研究结果将于近日刊登在美国神经医学杂志,虽然迄今只完成动物实验,但已获神经医学界给予「为新生儿脑病变开启一扇机会之窗」等高度肯定。


    杨生湳说,这项研究原来是要用来改善老年人中风后的智能受损情形,并已经由分子生物实验成功,但等到用在成鼠(注射药物使之中风)治疗时却发现效果很差,再经多年研究才发现原来是因老年人的突触结构已在衰退中,即使再使用多巴胺,效果也很有限。


    他表示,这项研究利用大脑突触结构约在12岁走下坡前,,用于因难产造成脑部缺氧(包括出生时脐带绕颈等问题)、染色体异常、母体感染等,导致智力受损的新生儿,因其突触结构还在持续增强状态,此时给予多巴胺药剂治疗,将可以治疗改善其脑部受损情形。


    杨生湳并表示,过去都以为改善或提升智力表现应在于增强大脑神经细胞,但由研究结果却显示,应在于突触结构功能的增强与否,因此他也要吁请家有12岁以下孩子的家长,若能在此阶段多给予孩子各种文化刺激,将有助于提升学习功能。


    黄立同则表示,多巴胺普遍存在于大脑神经细胞里,与一个人的运动、智能发展好坏有关,而巴金森症患者均因多巴胺分泌不足所引起,这项研究在于利用多巴胺药剂刺激神经细胞多巴胺的受体产生一连串的讯息变化,进而增强突触结构功能,把原受损的大脑细胞扭转、或者说恢复到正常状态。


         【2004-09-21/联合报/B4版/高屏澎综合新闻】

0% (0)
0% (10)

下一篇: 儿童多动症300问 上一篇: 关注儿童多动症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智能受损新生儿 有药可医]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