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认识自闭症 > 自闭症的原因 > 浏览文章

婴儿儿童孤独症病因及判定标准、您将如何预防?

2008/6/17 8:55:41 来源:韩筱兰的博客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婴儿(儿童)孤独症

  概况:

  婴儿(儿童)孤独症是起源于婴幼儿期的一种特有的严重疾病,涉及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会交往等多种基本心理活动,属于全面发育障碍。

  发病情况:1943年美国Leo Kanner首先报道本病,因起病年龄大多在婴儿期,故最先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后来发现也有起病于3岁后的,故又称儿童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s)。

  根据国外报道,14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为2/万-10万。临床病例中发现男女比例为6.1:1;男多于女。据香港医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与前年相比,今年青少年情绪性心理障碍的人数已升高了六成;日本北海道大学儿童精神医学副教授传田健三在一次日本精神科诊断学会上称,1.5%的中小学生患有忧郁症,而中学生则有4.1%患有忧郁症。而我国虽然没有对外公布的权威数字,但在心理学业内却形成了一种共识,随着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复杂化,各种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孩子正遭受着抑郁的折磨。

  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已提出许多假说,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缺陷和神经心理学障碍等。

  一、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因素:缺乏关怀、父母及老师的不良行为、复杂的社会环境、缺乏游戏及于同龄伙伴的玩耍嬉戏、学习压力等至少是重要的诱因。

  二、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兄弟姐妹可同患此病,有人发现一卵双生子孤独症一致性为95.7%,卵双生一致性为23.3%。患儿及其父亲、兄弟有大Y染色体,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器质性因素:患儿在胎儿期及围将期损伤史较多见,包括风疹、世细胞病毒感染、早产、难产、产伤、窒息及RH因子不合等,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0%-83%,多为广泛性异常。核磁共振扫描头颅检查可发现脑室扩大、额叶前部及基底节等异常改变。

  四、生化代谢因素:有些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血清素(serotonine)水平增高,也有人提出与多巴胺能活动过度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患儿脑中合成鸦片增多。

  判断孤独症的标准: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二、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三、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四、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五、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六、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七、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八、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九、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十、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十一、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预防:(互动讨论)请参加6月20日塑造美丽妈妈构建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海沧区第一次第一届诱孕优生优育互动活动的爸爸妈妈(准爸爸妈妈)准备发言。并欢迎跟本帖评论讨论。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族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怀他(她)们。

0% (0)
0% (10)

下一篇: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分析 上一篇: 孤独症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婴儿儿童孤独症病因及判定标准、您将如何预防?]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