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心路历程 > 浏览文章

贾美香:与父母交谈

2009/2/25 15:26:30 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协会 作者:贾美香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中国父母对孩子存在的普遍性心理需求,甚至于刚刚出生的孩子就要到早教中心接受早期教育,父母也同时接受培训。上幼儿园要去一级一类,有双语教育甚至有外教的环境。小学、中学要上重点学校,家长不惜花重金,托关系、走后门,去给学校领导、老师进贡,要让孩子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指望孩子长大出类拔萃。殊不知,这样沉重的畸形教育,把小小年纪的孩子压弯了腰,过早的带上了近视眼镜。孩子丢失了高兴天真的童年生活,出门父母要跟着,怕摔、怕碰、怕出意外,回家大人陪着玩,一个孩子周围有4-6位大人围着,生怕孩子出问题,现代城市的孩子,大多数三岁以后才上幼儿园,才有机会接近同龄伙伴。三岁前基本在家庭中楼房中养护,他们很少与同伴接触,在他们面前,除了成年人的保护,就是一大堆的电动玩具或一大堆的汉字卡片及各种图书、电视、DVD、电脑与孩子相伴,外出要手把手的领着,大人从不离开半步,孩子简直失去了人身自由。出门怕手弄脏、衣服弄脏。在我们看到的孤独症儿童也是如此,父母们只看到自己宝宝优秀的一面,因为很少与同龄儿童相比较,有些家长还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小天才,虽然还不会讲话,但就会认字,数数,会认外语单词,只要看到文字、数学、外语单词就用小手指着,让大人去读,并且,可以在多张卡片中找出自己会认的生字、数学、外语单词等等,父母以此为荣耀。殊不知,孤独症的儿童有其超常的机械记忆,他们可以对文字或数学或各种图形过目不忘,永久记忆,但是他们存在有可怕的交往障碍,他们不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他们不能与同伴发展友谊,分享快乐,一旦进入集体环境就会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自己躲在墙角或旮旯自言自语,沉迷于自己的小天地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喜欢认字,对数学敏感就天天不停地教认字,让孩子用手指表示数字,从1数到100再从100倒数回到1。但在生活中问孩子家里有几个人孩子会很机械的记忆父母教过的3个人,但问三个人要用几个碗吃饭,孩子则回答不出。一个5岁的孩子大约认识上千个汉字,在门诊就诊中,可以把走廊上的宣传广告都读出来,但问北京大学,是什么意思,大学中有什么人,孩子就根本不理解,回答有桌子,有玩具,有积木。再问孩子北大六院是什么地方,六院中应该有谁在工作,孩子也不能正确答出。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表现,会让孩子给医生背诵唐诗,但对唐诗的意思却不能表达,父母往往偏面的认为孩子会数数会认字,就可以到正常小学读书。还有的孩子在一对一的学习中能配合老师,但是进入到集体环境或者换一位老师则很难适应,根本无法上课。正像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上小学,买来小学课本教孩子,孩子可以把加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但让他回答5可以分成几和几,则根本不理解意思,只能机械的背诵课文,但并不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我们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应付考试把作文内容写好让孩子反复去背去记,考试可以通过。试想这样考试及格的孩子又如何去面对社会上的千变万化,又怎样去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呢?有不少孩子天天去幼儿园、去学校,但却从来不会主动叙述幼儿园或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被同学欺负了连回家与父母学舌的本领都没有,他们又怎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呢?正像有些家长所担心的那样,一旦在父母走后给孩子留下万贯家产,他连去消费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我们真诚的告诫家长: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于生活及社会实践中。

0% (0)
0% (10)

Tags:

下一篇: 付出了就无需后悔 上一篇: 给母亲--一个重症自闭儿想说的话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贾美香:与父母交谈]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 相关文章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