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心路历程 > 浏览文章

“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 把题嚼透再教给他

2015/9/15 8:24: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张元玲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9月14日,庞芝华不仅要陪儿子上课,还要陪他练琴。

 

 

9月14日,“同桌妈妈”庞芝华与儿子一起在课堂里。

 

 

 

     感动 辞职陪伴自闭症儿子


  艰辛 妈妈上课写满了笔记


  愿望 看到儿子能自食其力
 

  你看过《海洋天堂》吗?影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单身父亲,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为患自闭症的儿子谁来照顾而四处奔波的故事,感人至深。


  在成都,15岁的包涵就是一名“星星的孩子”。


  3岁那年,包涵被查出患有自闭症。从此,母亲庞芝

华辞去中学教师的工作,开始对儿子进行漫长的干预训练,成为了包涵的“同桌妈妈”(本报曾报道)。


  由于自闭症患儿有交流障碍,而音乐是一种语言,庞芝华培养儿子逐渐走上了音乐之路,学习钢琴和手风琴。今年8月,他获得了“春城杯”全国键盘艺术邀请赛金奖。


  9月1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这个特别的家庭,用镜头记录下“同桌妈妈”与儿子包涵的日常生活。
 

  同桌妈妈的日常
 

  晨跑、早餐、晨读、上课、放学、练琴……包涵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片段,倾注着庞芝华最朴实无华的母爱。


  星星孩子的天空


  本报“同桌妈妈”报道见报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而孤独症孩子和他们家人的生活,也走进公众的视野。

 

  教儿子课程 妈妈写满了笔记
 

  为了培养儿子日后独立生活的能力,庞芝华在包涵小学一年级开始引导他学会认钱、买东西。1毛、2毛、5毛、1元、2元……由于自闭症孩子有认知障碍,包涵没有金钱概念,更不知道如何找钱。庞芝华便跑去换了好多枚硬币和各个零钱,教儿子识别面额大小。
 

  生活上尚且如此,学习更是不必说。由于儿子的理解能力弱于常人,“同桌妈妈”在上课时比一般的学生都更专注。她在自己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下老师上课讲的每一道例题,每一个解答过程,每一个知识点。随着年级升高,儿子的课程难度加大,而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记忆力大不如前,54岁的庞芝华也逐渐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有的数学知识点她也要反复向老师请教3、4次,她才能“嚼碎了喂给儿子”。
 

  其实,对于“同桌妈妈”,庞芝华内心也曾有过纠结:“有个大人在他身边,他无法单独与同学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同学们都让着他照顾他,他没有受到挫折;但是如果不陪读,孩子的学习肯定受到影响。”
 

  那么,还要做多久的“同桌妈妈”呢?“等到他读大学就放手吧!”庞芝华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看着儿子能走入大学,走入社会,自食其力。


  公平,不歧视 就是最好的尊重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大脑发育障碍类疾病。人们通常把自闭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也叫“星儿”),因为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无法与他人交流。
 

  14日下午,成都成华区爱慧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的一间教室内,十几名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做着“抛球”游戏。孩子们有的沮丧着脸,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漠然没有表情……这些看上去和正常儿童无异的孩子们,其实都是自闭症儿童。而他们的父母,不离不弃的守候在孩子身边。


  中心主任余奕告诉记者,“大家不要以为自闭症都是天才!像包涵这样的是高功能自闭症,其智商与常人水平相当,也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这是较为幸运的一类,特别少见。”余奕说,更多的自闭症孩子属于中低功能自闭症,其大多无法独立生活,甚至需要终生依赖他人的照顾。余奕呼吁,希望更多的社会大众能够抛开偏见,更多地去理解、关注这个群体,“公平对待,不歧视他们就是最好的尊重。”同时,她也希望自闭症患儿的家长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让孩子尽可能地取得进步。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元玲 摄影 刘陈平
 

  原标题:数学题“嚼碎了喂给儿子”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 把题嚼透再教给他]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 相关文章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