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济宁“星星妈妈”赵淑珍:10年里陪伴数百名孩子

www.guduzheng.net  2014-5-8 8:29:44  来源:济宁晚报

赵淑珍和“星星”在一起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目光清澈,却不愿与人对视;有语言,却很难与人交流;有听力却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安排相悖;他们拥有天使般的单纯表情,却似乎永远在天边闪烁发光,就像天上的星星,生活在自己的宇宙里,这就是孤独症儿童(又称自闭症儿童),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星星”是否也会有梦?济宁市妇幼保健院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主任,被亲切称谓“星星妈妈”的赵淑珍说,她要为“星星”圆梦,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与“星星”结缘十年 治疗数百名孩子

  “像孤独症这样的病状,一般孩子1岁多时才容易被发现。这个时候,同龄的孩子多数都会说话了,看到别的孩子玩,他们也常常凑过去看。相比之下,孤独症孩子要安静得多,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感明显比别的孩子差。孩子再大些,这种表现会更突出。”赵淑珍告诉记者,“还记得我的第一个小患者,他叫新新。来的时候3岁了,孩子父母一点信心都没有,”赵淑珍说,当她从这对来自兖州的夫妇手中接过孩子,郑重地说,“你们放心,我一定会让孩子开口说话的!”但接触到新新后,赵淑珍才真正意识到兑现自己的承诺有多么难。“不管我怎样引导,怎样拿玩具逗引他,新新只是玩自己的,有时候还有攻击行为。”“孩子在3岁以后,病症表现会愈发明显,不仅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亲情感还很淡薄,行为问题也会很明显。这些孩子不说话或自言自语,就连家长喊他们,多数时候也不搭理。孤独症孩子发现病情后,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否则孩子的性格成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赵淑珍告诉记者,孤独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很差,性格偏激,做事容易走极端,长大后可能会有暴力或自残倾向,这也意味着,小新新如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将加重,以后就连生活自理也会成问题。

  为了能让小新新开口说话,赵淑珍查阅大量资料,每天坚持和新新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一天,像往常一样耐心地教新新读词语,当赵淑珍再次教着“妈妈”时,新新突然抬起头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赵淑珍愣在那里,眼中喜悦的泪水不断涌出。而在室外新新的妈妈激动得冲了进来,“孩子,再叫妈妈!再叫妈妈!”。之后,新新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已经能够说短句,并且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交流基本不存在问题了。而从2005年起,济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开始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截至目前,从中心走出的孩子已有数百人。

  治疗孤独症最好的方式 多交流多包容多理解

  下午6点,小立上完课,和奶奶离开康复中心。今年3月份,5岁的小立来到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刚来那会,别人喊他也不理,更别说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和小朋友玩了,根本无法安安静静坐在那儿听课。而现在,小立已经能和老师牵着手,认真听老师说话。赵淑珍说:“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像小立这种情况的孩子还有很多。从行为矫正,到结构化教学,一个孩子平均每天上八节课。所以,我们经常得加班,给孩子上课。今天小立就是上的加班课。”

  同时,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中心还会制定不同康复计划,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不少家长反映,通过康复课程,孩子们的心智发展要比以前好了很多。“治疗孤独症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多接触和交流,要进入他们的内心,把孩子从自己的世界里带出来。”赵淑珍告诉记者,孩子早晨来了,康复师们都会主动给他们打招呼,抱抱孩子,让孩子有亲近感。走的时候,还要鼓励他们今天学得很棒,明天会表现更好。相比于同龄的孩子,孤独症的孩子更需要关心,要多给于认可和鼓励。“做老师的要主动给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心里想的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经过朝夕相处,这些原本内心冷漠的孩子,对康复师也产生了独特的感情。“有很多次,孩子都管我们这的老师叫妈妈呢。”赵淑珍告诉记者,除了继续推广开展孤独症康复治疗,她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理解,请用温暖的方式接纳这些“星星的孩子”。(石晶)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